前期有兩個因素導致了大連玉米期貨走低:一是套期保值賣盤壓力;二是美盤玉米遠期新作玉米大幅貼水導致的低進口成本,而目前這兩個利空因素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喪失,為市場提供了遠期玉米的買入良機。
套保賣盤壓力后勁不足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中旬,隨著國際農產品價格的上揚,大連玉米錄得一個驚人漲幅,以已經摘牌的1205合約為例,此間該合約從2148元/噸的最低點,上漲到3月中旬的2505元/噸,上漲幅度高達16.6%,遠遠高于同期其他農產品漲幅,反映了在我國新玉米上市期間,國內玉米供應區域間供應的極度不平衡。
導致這種局部不平衡的原因是:去冬今春,黃淮海產區新產玉米出現了大面積霉變,據當地糧食部門反映,今年黃淮海產區玉米特別是河北南部和河南玉米的霉變程度多年未遇。初步估計,山東、河南和河北三省的玉米可能有15%不能進入飼料消費,估計數量為500萬噸。另外,以上三省小麥的平均上市日期為每年6月1日,農民要騰庫以存儲新收小麥,估計至5月底之前,這些不能為飼料消費的劣質玉米將被迫進入玉米深加工環節,這意味要從中國玉米平衡表中,把飼料玉米的供應量削減500萬噸左右。河北、河南地區當地的飼料玉米出現短缺,需要從關外輸入,提前透支了東北玉米的消費,因此導致了代表優質玉米的大連玉米價格的上漲。
大連玉米期貨上漲吸引了東北地區貿易企業套期保值盤的介入。我們計算,今年吉林省玉米實際收購成本大致在2250元/噸左右,加上130元/噸的運費,那么一旦期貨價格出現2400元/噸以上的價格,套期保值壓力就隨之凸顯。
目前,大連玉米1301合約價格為2260元/噸,已經低于東北貿易商的套保成本,因此大連期貨盤的套保壓力隨之減輕。
進口重置壓力減輕
前期,下個作物年度的國際玉米的庫存消費比的上升,導致了CBOT玉米遠期合約大幅貼水,對國內遠期玉米價格形成壓制。
我們對明年1月的CBOT玉米到岸價進行了模擬(使用CBOT12月合約、明年1月交貨的離岸升貼水),估計明年1月交貨的玉米進口完稅成本為2260元/噸。這樣的進口成本已經對國內玉米價格形成了壓制。但據最近觀察,CBOT遠期玉米對近期月份的升貼水開始發生逆轉,即遠期CBOT玉米價格從貼水50美分/蒲式耳轉為與近期月份平水,這意味著國內外玉米價格重新回到倒掛狀態。
今年東北玉米的國儲收購價格為吉林省每斤0.99元,預計明年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提高收儲價格,加上收購期間的資金利息、倉儲費用和運費,預計明年玉米價格低于2250元/噸的概率非常低,因此,此輪玉米價格下跌,給投資者提供了買入遠期玉米的良機,也為玉米消費企業鎖定下產季原料采購成本提供了絕佳的買入套保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