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公布的CPI漲幅和PPI增速再度回落,為上周四央行意外降息找到了答案。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國內食品價格的回落,使得國內通脹壓力有所減緩。”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6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0%,漲幅創近兩年來新低;5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4%,連續三個月負增長且跌幅不斷擴大。
經濟、通脹雙回落
“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從7%降至6.4%,拉動CPI漲幅從4月的3.4%降至5月的3.0%。”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當前我國農產品由冬季大棚生產轉向春夏大田生產,在沒有自然災害的前提下,農產品產量增幅較快,供應有所好轉,價格趨于穩定。數據顯示,5月食品類價格中的肉禽價格、水產品價格、糧食價格等漲幅都較上月有所降低。
“5月份以來,原油、銅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回落,是我國5月PPI降幅擴大的直接推手。輸入型通脹的緩解也是導致CPI漲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一德研究院分析師易樂認為。
對此,北京中期期貨研究所所長王駿認為,除通脹壓力減緩這一利好信號外,5月宏觀經濟數據更多表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乏力。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長0.84%,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不明顯;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1.15%,增速繼續回落;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6%,而環比只增長0.89%,這意味著PMI指數將在5—7月份我國制造業進入生產淡季時繼續下行;受實體經濟需求增長緩慢影響,5月份新增貸款仍保持緩慢增長。
“經濟和通脹雙回落,將促使政府繼續調整貨幣政策。”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預計,下半年央行可能還將下調存貸款利率1—2次,每次25個基點,7月或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00個基點。
本周期市或將維持“農強工弱”格局
“上周國內期市以跌為主,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絕口不提QE3的背景下,中國央行意外‘降息’的利好并未得到盤面的積極響應。”易樂認為,與中國經濟相比,美、歐經濟走勢仍然是市場關注的首要因素。在QE3預期削弱后,本周市場焦點再次轉向歐洲,17日希臘大選將直接決定希臘是否留在歐元區,周中交易時間市場就將對相關信息作出反應。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利空和央行降息利好相互抵消,總體看宏觀面對本周期市的影響仍然偏空。
王駿預計,本周期市或將維持“農強工弱”的格局。鄭棉受基本面及美棉影響仍然有可能創出20個月來的新低,而谷物、油脂等品種有望在本周小幅上揚;滬膠、PTA、連塑是上周跌幅前三甲,在走勢上與國際油價相一致,本周或繼續延續振蕩下行趨勢。
分析人士指出,希臘大選結果將對當前疲軟的行情產生直接沖擊,建議投資者注意防范宏觀面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