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玉米播種面積增加 秋季玉米下跌風險需防范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6-15  

  進入6月,東北糧食主產區大豆、玉米種植基本結束。近期據市場機構調研,由于玉米比大豆種植的比較效益較高,今年東北玉米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了20%左右。有專家建議,相關各方應注意擴種后秋季玉米下跌風險,有關方面可適時引導、組織東北種糧農戶通過合作組織或與企業合作,在期貨市場擇機進行套保交易提前鎖定種植收益。

  玉米播種面積增加

  中國大豆網數據顯示,今年黑龍江全省玉米播種面積將達9000萬畝,比去年增加約20%。而大豆種植面積2012年預計為3600萬畝,同比減少31%,減少的土地中約90%改種玉米,位于黑龍江東部水資源豐富地區的10%改種水稻。

  來自哈爾濱周邊合作社的一些農民也驗證了這一結果,呼蘭縣令軍大豆合作社的陳令軍介紹說,他參與的合作社有耕地面積4000多畝,去年大豆種植面積較上年減少25%,今年繼續減少到10%,其中主要是擴種了玉米。

  黑龍江農委市場信息處負責人透露,去年黑龍江全省玉米、水稻、大豆種植面積比例為8:4:5,今年將調整為9:5:5。據2012年初舉行的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今年黑龍江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1億畝以上,其中玉米種植面積從8800萬畝調整到9000萬畝。

  近年來大豆/玉米比價過低是東北玉米種植面積增加的重要原因。長江期貨分析師曾實介紹,去年年末以來,玉米價格持續上漲,至3月中旬,玉米1209合約從年初的2271元/噸上漲到2494元/噸,1301合約也突破了2400元/噸;而同期大豆價格則一直疲軟。大豆/玉米的正常比價關系應在2.0-2.5:1,而4月末1209合約大豆/玉米比價為1.91:1,遠低于平均值。

  興業期貨農產品(6.82,0.00,0.00%)研究員韓書云認為,過去八年當中,無論供給面如何變化,中國玉米價格均呈現按照200-300元/噸的年增幅上漲,但這種上漲模式可能在今年遇到挑戰,原因有兩點:一是國內玉米種植面積繼續大幅增加;二是國際遠期較低的進口成本對國內價格形成壓制。

  如果按照黑龍江省9000萬畝的水平計算,預計黑龍江的玉米產量將達到4000萬噸以上的水平,這個水平幾乎是2007年的一倍左右。這樣東北三省一區會有1000萬噸的生產增量,加上750萬噸的新增進口量,因此,2012年玉米供應形勢是前緊后松。

  適時利用期市套保

  在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增加的情況下,市場分析認為,如果不出現極端天氣因素,后市國內玉米供應量會增加。

  期貨市場對此已經做出反應。今年3月份以來,玉米期貨價格創出新高后開始走弱,且呈現遠期合約價格低于近期價格趨勢,而大豆價格呈現近弱遠強趨勢。如3月中旬玉米1301合約價格不到2400元,低于1205合約100元,3月中旬大豆1301合約高于1205合約160元,反映出市場對今年玉米擴種、看淡后市價格的預期和對大豆種植調減后供應減少的預期。

  市場人士建議,為提前鎖定種植收益,防范秋季玉米收獲后價格下跌、種植收益縮水,應引導生產者通過合作組織或與當地企業合作,積極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保證目前的種植收益。

  宏源期貨農產品高級分析師王勇表示,東北地區糧食種植規?;潭容^高,利用農村合作組織來指導農戶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來指導其種植結構的調整具有現實意義。此外引導農民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賣出套期保值,甚至以農村合作社為主體直接參與交割,都是可行的方式。

  萬達期貨分析師葛歡娜認為,隨著進口量的逐步擴大,中國玉米行業再也不是一個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市場,全球玉米價格將成為國內價格變動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至此,玉米價格的波動率會提高,上下游產業鏈的價格波動風險加大,期貨市場套保重要性將會逐漸地顯現,而農民是整個產業鏈最薄弱的。如果能夠引導生產者參與套保鎖定收益,通過市場行為穩定農民的收益,將會大大降低用于托市的財政補貼,利國利民。

  吉林玉米批發市場負責人張美峰認為,在我國,引導玉米生產者利用期市避險功能提前鎖定收益也存在一些難題需要解決。比如我國玉米種植者雖區域集中,但是產收均以戶為單位,產出量小、倉儲隨意、居住分散以及知識水平有限,因此農民直接利用期市避險還有障礙,還需要依托合作社和現貨企業。

  另外,也需要發動市場機構做好延伸交割,使交割深入產區,使之配合地方政府高效的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和全民參與積極性,那么區域性“生產者套保”會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上重要的標志。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