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5月份開始,直逼肉價的大白菜熱潮剛“退潮”,雞蛋和大蒜再次接過“漲價棒”。市場人士開始擔心新一輪農產品(000061)漲價大幕即將開啟。
農產品癲狂之勢近期愈演愈烈:以雞蛋為例,2012年開春零售價一度跌至每市斤3元附近,顯然若以眼下5元每斤計算,漲幅高達60%。
“雞蛋價格此番抬頭,預期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政策性上漲紅利周期仍將持續。”一位農產品分析師指出,由于農產品消費人群和生產的養殖戶存在供需信息不對稱,政府部門亦缺乏及時有效的信息傳遞體系,因此未來國內部分農產品仍將呈現出很強的漲跌周期性。
蛋價回歸5時代:合理區間?
“2012年一季度,光我家5萬只蛋雞的養雞場,虧損額度就超過50萬元,差不多1只雞在一個季度之內,給我帶來了10元的虧損。”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某養雞場負責人老劉向記者抱怨說,就是把這5萬只蛋雞都賣光了,也才值得個百八十萬元。
比老劉更慘的是一些大型養雞場。“如淳化縣盛世禽業有限公司方里標準化養雞場、乾縣靈源秦隴養雞場等,規模比我大,自然虧損也比我多。”他估計說,今年一季度,咸陽市境內5萬只以上養雞場的整體虧損幅度幾乎是100%,如果沒有虧,那這些養雞場一定是在孵小雞。
養雞戶的遭遇自然也引起了政府高層的重視。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坦陳,養殖戶的持續虧損,已經損傷了部分養殖戶積極性,因此對于接下來雞蛋價格的上漲,消費群體需理性看待。
周望軍分析稱,導致雞蛋價格上漲最重要的原因是養殖戶在春節后淘汰了一部分蛋雞。今年年初雞蛋出廠價格每斤只有2塊6左右。這就意味著,每銷售一斤雞蛋,養殖戶就虧損一塊錢。6月初周望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雞蛋價格從年初的3.8元上升到現在的4.6元,漲了8毛錢?,F在4.6元的價格是比較合理的,雖然跟去年的高價有8毛錢的差價,但即使4.6元的價格,養雞戶也僅處在保本的邊緣。”
老劉告訴記者:“60%的快速漲幅到現在,每斤蛋不僅不虧錢了,反而能賺1元左右。”周望軍進一步判斷,雞蛋價格的漲勢可能會一直持續到中秋節、國慶節期間。
“以雞蛋價格月漲幅60%的成績悍然收復失地之后,能否確保養殖戶穩健盈利,以及國家發改委官員表態雞蛋價格正回歸合理區間的利好,會否導致更多養殖戶加產加量,進而再反作用于雞蛋上漲行情?顯然,政府如此表態不是一件好事情。”某農業咨詢機構一位研究員表示,發改委此番表態,很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養殖規模反彈,進而直接打壓今年三季度之后的雞蛋價格。
“雞蛋不是個案,最明顯的是大蒜。過去兩三年,蒜價走勢非常癲狂。每一次暴漲暴跌都把責任歸咎為游資炒作所致。事實源頭在于供需失衡,當蒜價跌破1元,相關政府部門并沒有管,但只要漲幅超過一定程度,政府都會干預。”該研究員進一步指出。
紅利周期抬頭:期貨待補缺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6月12日, 牛羊肉價格繼續上漲。有觀點認為,牛羊肉上漲是養殖面積減少及經濟環境導致。但市場人士認為,更深層次因素在于政策推手所致。
從產業鏈分析,農畜產品價格的上漲存在必然性。資深私募人士金濤表示:“連續5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小麥、玉米和水稻等基礎農產品的托市力度,托底收購價格也在逐年上漲,迫使麥麩、玉米餅等養殖業的基礎飼料價格也水漲船高,整個農畜產品產業鏈也進入了政策性的紅利周期。”金濤表示,大力發展農業是本屆政府的重中之重,因此政策性紅利在拉高基礎農產品價格之余,也讓農產品的整個上下游產業均進入紅利周期。
“政策性的紅利周期不可能太長,近5年國內絕大多數農產品價格漲幅已經超過50%,部分農畜產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整體漲幅甚至接近100%。”金濤指出,有研究機構認為農民在本輪政策性紅利周期中,并沒有得到多大實惠,以蔬菜為例,絕大多數利潤被中間環節等流通商販獲取。
中糧期貨等研究農產品期貨的研究人士亦指出,經過較長期的政策性呵護,農產品價格底部已經非常明顯,未來的農產品價格走勢仍要回歸基本層,即需求決定價格。
“以雞蛋和豬肉為例,這兩個品種的原材料都與基礎農產品有關。飼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但雞蛋等下游產品的價格仍受制于需求。”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徐洪志認為,要理順農產品價格,政府要著力于解決生產與流通環節的平衡,依靠大流通來解決農產品遠期生產、訂單生產和低損耗流轉的問題。
流轉環節信息不對稱等弊病,是長期以來導致農民盲目擴產或縮減產量的核心因素。如周望軍所述,2011年8月時大蒜批發價只有1.8元/斤,當遭遇巨虧的蒜農放棄種植大蒜后,眼下大蒜價格卻因為產量縮減而反轉上漲。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日前還透露,今年5月份他曾帶隊深入江西、湖南考察飼料養殖企業現狀,發現盲目養殖、與市場供需關系脫節是導致農畜產品價格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知,針對雞蛋、大蒜、土豆、生豬等的期貨品種,目前已經在大連和鄭州兩大商品交易所展開深層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