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年度,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銳減、南美產區異常干旱,奠定了全球大豆供應偏緊的基調。盡管春節以來國家臨儲拋豆成交屢屢見好、大豆進口量同比大幅提升,受制于油粕終端消費不振、進口大豆價格高企,廣大油廠、貿易商夾縫中求生存的困境加劇,國產豆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降。
6月中旬,我國東北主產區旱地作物播種已經完成。為掌握新年度春播作物的種植面積、成本、初期長勢以及現貨市場經營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組織下,18家期貨公司及媒體代表考察團一行人深入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大豆、玉米主產區進行實地調研。我們以田間測量為主,并對農民、農場、貿易商、油廠等市場主體進行訪談。通過了解產業鏈各環節對象的情況,以期還原目前產區現貨市場的全貌。
(一)考察時間和路線
第一天:哈爾濱——鶴崗,考察地區賓縣、佳木斯、新華農場、鶴崗,當晚入住鶴崗
第二天:鶴崗——富錦,考察地區包括寶泉嶺管局、共青農場、軍川農場、綏濱農場、名山農場、普陽農場等農場,當晚入住富錦
第三天:富錦——建三江,考察地區富錦油廠、同江市、建三江管局糧食局及下屬農場,當晚入住建三江管局。
第四天:建三江——集賢,考察地區紅興隆管局、友誼農場、597農場、寶清縣、福利屯,當晚入住集賢。
第五天:集賢——雞西,考察地區雙鴨山、樺南、勃利農民大豆協會、雞西。當晚入住雞西。
第六天:雞西——哈爾濱,考察地區雞西、牡丹江、海林、尚志、阿城、哈爾濱。
(二)分地區考察詳情
6月14日,大商所大豆玉米東線分析師考察團由哈爾濱出發,驅車前往佳木斯,沿途在田間地頭進行2次取樣測量,并對鶴崗縣新華農場一先集團養殖廠座談訪問。上午十點,考察團到達第一個目的地——太平市濱縣濱西鎮。據目測,這里種植作物以玉米為主,截至考察當日玉米普遍處于6-7葉生長階段。
我們從田間工作的農戶處詢問獲悉,當前玉米田土壤墑情良好。由于種植地域為農戶自家開荒地,受限于土地狀況,玉米前期出苗不是很好,農戶進行了補種。總體而言,賓西鎮農戶今年種植作物主要為玉米,種植面積與去年持平。據該農戶介紹,本地區近三年來種植玉米的經濟效益遠大于大豆,因而農民多傾向于種植玉米。經過實地測量,玉米苗情參差不齊,平均株高在25CM,區間10-30CM,每壟行距為50CM。而在另外一處樣本地玉米苗情略好,平均株高為31CM。當地農戶介紹,去年玉米產量在1300-1400斤/畝。
田間調查之后,我們隨機拜訪了附近一家小型貿易商。負責人介紹說,當前市場購銷清淡,農民惜售心理較重。收購站主要收購糧食為玉米,近年很少有農民來交大豆。價格方面,當前陳玉米為1.12元/斤,水分12點,日收購量在100噸上下。按照慣例,6月上、中旬是玉米收購的高峰期,而今年收購的貿易量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增加,收購成本有所提升,人工裝車費用在6元/噸左右。下游主要針對山東貿易商廠庫發貨,如果自行運送,成本為0.1元/斤(200元/噸)。貿易商反映,所收玉米均無交售國儲情況。今年玉米的開秤價格由去年的0.92元/斤上漲至1.02元/斤。但是,由于今年收購期內玉米價格走勢較為平穩,波動幅度遠不及去年,去年開秤之后價格一度上漲了32.6%,而今年平均漲幅僅為14.7%,因而收購利潤不及去年。
下午3點,考察團拜訪了寶泉嶺農墾一先農牧場。一先農牧場是一家主營加工養殖業的一體化企業,占地100余畝,以綠色養殖為主,生豬存欄量在8000頭,其中種豬1000頭,屬于自繁自養基地。生豬主要飼料來源為農場自種玉米,以及外購豆粕、預混料。養殖收益方面,當前企業處于正常生產甚至輕微虧損狀態,仍能維持運營。
6月15日,考察團由鶴崗市出發前往富錦市,我們沿途經過了數家油廠,大部處于開工不足甚至停產狀態。幾經周折,我們來到寶泉嶺農墾林森倉儲庫,與倉儲庫相關負責人舉行訪問座談,并隨即訪問了前來開展業務的某種植大戶。
寶泉嶺農墾倉儲庫以玉米、水稻貿易為主營業務,倉儲庫占地7萬平方米,庫內有鐵路專用線1100延長米,有封閉庫容3200平米,水泥硬面3萬平方米。內設現代化機械地坑式散糧裝車點6個,并有烘干塔1座,日烘干玉米260噸。
從附近種植大戶張某那里我們了解到,今年當地種植仍以中早熟玉米為主。由于前期低溫多雨造成極少數田地不宜播種玉米,從而改種了大豆。截至目前,玉米長勢相對往年較好,僅有少量低洼地存在補種情況,出苗率在97%-98%。考察期間正逢連續陰雨天氣,但據種植戶反應,當前的天氣尚不足以影響玉米產情,后期積溫情況至關重要。
據悉,今年玉米種植成本每坰整體較去年增加2000元,至11000元。其中,化肥、籽種分別增長1000元/坰。具體數據如表所示:
當地玉米平均種植利潤在6000元/坰,由于各區土壤情況不同,種植利潤差距較大,在2000-8000元/坰不等。考慮盈虧平衡,每坰玉米地產量需到達7噸,該種植大戶預測,自家150坰玉米地今年的單產約在8噸/坰。按照往年慣例,當地最高單產水平可達10噸/坰。
另據農墾倉儲庫負責人林經理介紹,目前當地玉米收購價格在1.6-1.8元/斤,均價為1.78元/斤。對比去年潮糧開秤收購價在1620元/斤,一度迅速跌至1420元/斤。今年玉米潮糧(含水30個點以上)開秤價格預期較低,為1600元/噸,價格波動較去年平穩。受訪對象均看好后期玉米價格,分析其原因,小麥欠收以及南方飼料廠庫存緊俏為主要支撐因素。
訪談結束之后,考察團對分別對鶴崗市名山地區、綏濱縣月牙湖鎮兩處玉米田地進行隨機取樣調查。兩地玉米長勢差異較大。其中綏濱縣月牙湖鎮玉米田中雜草偏多,缺苗嚴重,未見補種。我們調研期間正逢農民進行田間管理,除掉過密植株。
6月16日,我們自富錦市出發,前往素有小三江之稱的三江平原腹地。首先拜訪了富錦市金正油脂有限公司。金正油脂,是一家從事單一大豆壓榨、散裝四級油生產的油脂企業,銷售主要面向益海等中端精煉企業。該企業擁有3萬余噸大豆倉儲、3000噸豆油倉儲能力,并在建10000噸豆油庫容。
按照慣例,油廠一年之中生產期為8個月,眼下基本處于停機狀態。分析其原因,全國豆類市場深受進口大豆沖擊,而另一方面,大豆采購以及油廠壓榨費用不斷上升,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加之,企業貸款困難,財務成本加大,進一步打壓了油企生產的積極性。
從企業負責人金某那里我們了解到,今年當地大豆收購相對往年困難,按照1.9元/斤的價格掛牌收購大豆,成交稀少,因而當前僅能維持少量國儲拋售大豆的加工生產。原料質量較差,一方面囿于國家儲備大豆周期過長,大部為08年陳豆。另一方面是因為三江地區常年積溫偏低,導致豆粕蛋白含量在41.5-42.5點,低于市場主流豆粕含量(43點)。
據悉,近年來富錦市主要作物種植面積存在較大變化,其中大豆面積銳減,與此同時水稻、玉米面積趨于增加,替代效應顯著。
訪談完畢,考察團開始沿途種植田地進行抽樣調查。今年黑龍江東線大豆種植面積明顯較去年下滑。在前兩日的“搜豆”之行無果而終之后,我們在同江市新中村、三村鎮三村意外發現了幾片為數不多的大豆田。所到之處大豆大部處于七葉期,少數剛剛出苗。大豆與玉米或其他經濟作物間種現象普遍。
隨后,我們分別對富錦市玉米苗情進行了抽樣調查,并訪對大禹樹并訪對大禹樹鎮華勝村某農戶進行田間訪問。對比此前兩日玉米生長狀況,6月16日所到之處玉米植株明顯較高,種植密度較低,田間管理有序,長勢良好。
據大禹樹鎮華勝村某農戶所說,去年當地每坰玉米產量約6-7噸,玉米種植成本約在10000元/坰。
6月17日晴空萬里,考察團自建三江啟程,開始第四天的考察之旅,考察團所到的第一站是地處三江平原中部、紅興隆管局下屬的機械現代化農場,被譽為“天下第一農場”的友誼農場。該農場是國內最大的機械現代化農場,據悉,農場耕種面積為1888平方公里,農業機器化水平高達98%,堪稱我國機械化農業的一面旗幟。
參觀之后,考察隊員對友誼農場二分廠13連建設隊的玉米種植區進行了田間調研。受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科學的田間管理,加之該土質肥沃,該片地區玉米的長勢顯著好于較此前三天所到之處。雖然播種時間無明顯差異,友誼農場玉米樣本植株平均高度為74.5cm,遠高于此前采樣植株高度均值29.2cm。
隨后,我們來到大禹樹鎮十房村,詢問了正在田間耕種的農民。獲悉,囿于大豆種植收益較玉米、水稻差距較大,當地農民陸續將豆田改種了其它作物。最近三年來,玉米種植收益逐年攀升上升,今年平均每坰利潤可達5000元左右,相比之下,大豆凈利潤在1000元/坰。成本方面,玉米種植成本仍然較高。
下午,我們走訪了“中國大豆浸油之鄉”集賢縣的陽霖油脂三分廠,對與企業銷售部負責人進行座談。陽霖油脂集團是一家民營科技企業集團公司,集團以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為主業,并廣泛涉足糧油經銷、稻谷加工、農業科研、畜禽養殖、酒店服務、旅游度假、物流等領域。現有大豆加工生產線3條(陽霖油脂一廠、二廠、三廠),加工能力為年處理大豆180萬噸;國際一流精制米生產線一條,年加工稻谷4萬噸,主要產品為精選大豆、精制米、大豆一級油、壓榨油、四級油、低溫豆粕、高溫粕、微膠囊化粉末油脂、濃縮蛋白、濃縮磷脂、脫脂豆粉等。產品銷往東北、華北、華南、西南等地區,部分出口到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尼等地。
從企業銷售部負責人丁某除得知,今年截至目前,油廠開工率僅為30%,遠低于去年60%的水平。陽霖油脂從去年10月至今,開工不足三個月,眼下僅有一條小型生產線開工,明顯低于以往。分析其原因,東北地區大豆供應趨于緊俏,農民交售意愿低迷,而以往主要以綏化等地進行商品糧采購的糧商擴大其收購區域,價格更高的商品豆與油豆爭奪市場,加劇了油廠原料緊俏的形勢。目前,油廠掛牌收購大豆價格在1.9-2.0元/斤,企業已經處于輕微虧損邊緣,而實際收到大豆數量仍非常有限,目前僅有1000噸大豆庫存。
除此之外,丁某認為終端市場需求不振,也是導致眼下油脂行業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與富錦市金正油脂負責人觀點相同的是,丁某傾向于當前油脂價格已低于心理預期。油廠當前豆油出貨價格在9000-9200元/噸,基本持平與盤面價格,現貨支撐力猶存。
6月18日,我們從集賢縣出發,途經七臺河市勃利縣,最后到達雞西市。其間對沿途玉米田地苗情生長情況進行采樣測量。并聽取了勃利縣農委負責人對于今年勃利縣糧食生產的基本情況的詳細介紹。
我們首先來到七臺河市勃利縣搶墾鄉,隨機調查當地玉米的生長情況,據目測搶墾鄉玉米種植密度較此前測量地塊偏松,株高相對較高,整體長勢良好。
田間考察之后,我們來到勃利縣農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為我們詳盡介紹了該縣糧食產情。勃利縣地處黑龍江省東部,是七臺河市唯一管轄縣,與寶清、雞東、林口、依蘭、樺南縣接壤,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從農委相關負責人處獲悉,該縣主要以種植大豆、玉米、水稻作物為主,全縣可耕面積達172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約為21萬畝,由于水轉旱田難度較大,播種水稻面積每年大體保持恒定。往年由于大豆種植成本偏低、田間作業相對簡單,大豆播種面積于與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相當,而近兩年,大豆、玉米種植收益差距逐漸拉大,致使種植面積發生了較大變化。原先勃利縣地區大豆、玉米種植面積基本相當,均在75萬畝左右,而2011年勃利縣大豆種植面積減少至45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增至90萬畝。據預估,勃利縣大豆種植面積將進一步大幅削減,或低至15萬畝,同時玉米種植面積攀升至118萬畝。
對于大豆播種面積的急劇下滑,農委負責人認為,種植收益差距逐漸加大是主要原因。據估算,大豆產量為4000-5000斤/坰,成本在2000元/坰,如果按照收購價格2元/斤計算,種植大豆毛收入在10000元/坰左右。與此相比,玉米毛收入相對較高,為14000-15000萬元/坰,除去種植成本10250元/坰,利潤為4250元/坰。其次,目前勃利縣境內大豆、玉米已均可實現機耕機收,減少了過去由于人工收割玉米不便造成的人力成本過大。最后,土地租金逐步提升,也使種植玉米收益優勢進一步顯現。
對于今年勃利縣玉米苗情長勢及后期單產情況,農委負責人表示擔憂。今年6月8-10日黑龍江省東部遭受強降雨天氣,致使勃利縣地區近20萬畝土地瀕臨絕產,而近半個月勃利縣持續降雨低溫,亦對于苗情長勢不利。此外,勃利縣全年降雨量平均在550ml,而截至目前,春季降雨量已達200ml明顯高于往年,農委負責人擔心后期或出現秋季干旱問題,2012年勃利縣作物單產或不會好于去年。
6月19日,考察團行程的最后一天,我們自雞西返回哈爾濱,途中偶然尋獲一處豆田,豆田位于雞西市梨樹區新進村,目測面積不足10坰地。由于地勢低洼且十分泥濘,隊員未能深入田地中心區域進行測量,外圍大豆長勢參差不齊,壟距不一,蟲害嚴重。
(三)考察結論
1、黑龍江省東北部大豆種植面積較上年削減幅度普遍在五成左右,其中有確切統計的,富錦市大豆播種減少43.64%;勃利縣減少66.67%。
按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11/12年度黑龍江地區大豆播種面積305萬公頃。考慮到西北一線大豆播種情況好于東北地區,個人粗略估算,12/13年度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在200萬公頃,不排除官方統計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囯糧信息中心最新預估12/13年度黑龍江地區大豆播種面積在275萬公頃,同比降幅僅為9.84%)
2、受種植效益引導,旱地改為水田的情況存在,水稻在一定程度上搶占了大豆、玉米的種植面積。但同樣作為旱地作物,玉米種植面積不減反增,因玉米種植收益遠高于大豆,平均每坰地種植收益相差4000元左右。黑龍江省已超過吉林成本玉米第一大主產省。
3、各地玉米種植成本不一,農場在籽種、化肥、包地成本方面都較農戶存在明顯優勢。種植大戶自己調配籽種成本可較市場采購成本降低2000元/坰。此外,今年化肥、籽種成本較上年上漲顯著。
4、考察時逢連續陰雨天氣,大豆玉米生長初期長勢一般,土壤墑情良好,然而,受訪對象對單產前景不及預期樂觀。后期重點關注積溫或干旱問題。
5、產區玉米購銷均不活躍,陳糧收購價格約在1.12元/斤,有所上提;潮糧在0.8元/斤上下,較去年穩定。農民缺乏烘干條件,不希望長期儲存玉米;小型貿易商反應已經進入季節性收購高峰而收購進展十分緩慢。
6、黑龍江油企大豆掛牌收購價格在1.9元/斤,所收大豆質量不高。油企大豆、豆油儲存均比較有限,但囿于眼下利潤微薄,傾向于隨購隨銷,并不急于建立較大庫存。
7、現貨企業普遍看好中長期豆油價格,但對豆粕價格高企存在不解。
綜上,受助于美豆主產區干旱題材炒作,臨儲油菜籽收購價格如期公布,加之希臘退出歐元區憂慮暫緩的額外支撐,最近幾個交易日豆類、油脂期價觸底反彈。考慮到種植、加工成本的底部支撐,產區大豆供應有望延續緊俏基調,我們對于豆類油脂的反彈抱持謹慎樂觀的預期。
另一方面,國產豆短缺勢必加劇進口需求,1-5月我國大豆進口累計在2343萬噸,連續四個月同比大增。雖然眼下進口價格高企,相對國家臨儲移庫、拋售不具優勢,但伴隨著油廠壓榨扭虧為盈,價差收窄,港口大豆庫存能否順利消化,需要密切關注終端油脂需求。
具體到操作上,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多單謹慎持有;風險規避型投資者或可考慮買豆賣玉米、買油賣粕套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