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亞洲部分地區食品通脹似有抬頭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8-02  

  進入8月,就在全球投資者屏息凝視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政策例會之際,因美國旱災而起的新一輪食品通脹卻悄無聲息地在新興市場國家蔓延開來。印度尼西亞國家統計局本月1日公布數據顯示,該國7月CPI年率上升4.56%,高于6月份的4.53%。統計局稱,通脹上行主要受成本推動。經濟學家預計,考慮到全球經濟放緩因素以及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即將于本月9日召開的央行政策例會將延遲對5.75%的基準利率作出調整。除印尼外,斯里蘭卡、印度等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食品通脹的威脅。有專家警告,美國正遭受50年一遇的干旱天氣,連續高溫直接影響農業生產,而美國又作為全球最大的谷物出口國,預計旱情將有可能影響全球農產品市場甚至沖擊全球經濟。因此,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需做好應對新一輪食品通脹的準備。但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現在還不必對此太過擔憂,不管大豆、玉米還是小麥都不是亞洲核心問題所在。對于亞洲食品通脹而言,石油和大米更為重要。因此,2008年的糧食危機不會重演。

  被烈日炙烤下的美國,從內華達到南卡羅萊納的26個州,逾1000個縣成為重災區。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近期發布報告稱,根據帕爾默干旱指數,中西部嚴重干旱覆蓋了美國本土55%的面積,是1956年12月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美國農業部也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中,大幅調降全球產量預估。氣象專家預計,未來兩三個月,旱情還有可能進一步加重。連續高溫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由于大豆、玉米等產品正處于生長關鍵時期,市場預期持續高溫和干旱將導致谷物類農產品減產,引發國際大豆、玉米價格大幅上揚。澳新銀行駐墨爾本農業經濟學家保羅·丁在接受彭博通訊社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情況看,美國今年農作物產量可能下滑20%至25%。7月30日,世界銀行發出警告稱,糧價波動令人擔憂。據該機構統計,在2012年所有非稻谷類糧食產品中,包括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均普遍上漲。其中小麥和玉米價格自6月中旬以來漲幅分別超過50%和45%,大豆價格自6月初以來漲幅超過30%,自去年年底以來更大漲幅近60%。勇猛漲勢目前還在持續,就在7月最后一個交易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價格在亞洲時段再攀新高。

  令人擔憂的是,其他國家也正受到氣候問題影響,加劇了對全球市場的沖擊。當前,持續不斷雨水天氣令許多歐洲國家的小麥減產;與此同時,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的小麥收成則因缺乏降水而受創。在印度,季風氣候延遲到來,降雨較長期年均水平低了20%,而目前正是作物種植的關鍵月份,缺少降水勢必對農作物產量造成重大影響。野村證券駐孟買的經濟學家瓦瑪表示,目前基于批發物價指數(WPI)的食品通脹率為9%,預計會在未來數月將上升至兩位數,這會使通脹率超過央行界定的上限。路透社報道稱,在斯里蘭卡,旱情正導致食品價格上漲。該社對13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斯里蘭卡通脹年率可能在7月加速上升至9.4%,創2009年1月以來新高。6月,該國通脹率已較去年同期上升了9.3%。在美國,由于美國大旱導致玉米價格飆升,也成為豬肉價格上漲的潛在威脅。

  當然,盡管不少國家已經感受到了物價上漲的威脅,但市場情緒并沒有呈現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恐慌。“在2008年,稻谷價格上漲了兩倍多,給貧困人口、尤其是亞洲貧困人口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雖然目前稻谷價格保持在較高水平,但現有的大米庫存還比較令人放心。此外,目前原油、化肥和國際貨運價格低于2008年的水平,這樣既有利于降低糧食進口成本,也有利于下一季作物的播種和成長。”世界銀行解釋道。另有專家認為,受飲食習慣影響,亞洲國家對稻米的需求明顯高于谷物類,因此玉米、大豆這兩類谷物在亞洲地區的通脹指標中的占比不是很大。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聯合主管紐曼日前發表研報指出,亞洲的確有結構性通脹問題,但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經濟體的CPI構成中,大米和石油占到很大比重。“到目前為止,亞洲的大米價格仍得到較好控制,而伴隨國際油價連月下滑,油價短期內不太可能回歸高位。”他表示。

  對中國而言,國際糧價的沖擊似乎更為間接。分析認為,本次上漲主要是玉米和大豆,但這些主要用于飼料,在我國全部糧食消費中占比較小,因而不會引發全面通脹。中金公司研究部預計我國7月通脹將繼續下行。食品價格環比降幅在0.4%左右,非食品價格受到成品油價格下調和總需求疲弱影響,預計環比零增長,低于歷史均值的0.1%。結合食品和非食品價格走勢,7月CPI環比將下降0.1%左后。加上去年同期較高的基數影響,預計7月CPI同比漲幅下降0.6個百分點至1.6%。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