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全球糧食危機資本的謊言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8-23  

  李國祥:

  美國的天災只是國際資本炒作糧價的最初一步,只要中印等國大規模在國際市場上開始進口行動時,就將落實他們苦心營造的漲價預期,轉而利用“中印出手搶糧”實現抬升糧價的目的,賺取更大利益。

  聶鳳英:

  從國內生產情況來看,多年來我們有糧食儲備機制,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應該不會出現糧價和相關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

  美國大旱令全球糧食市場的神經再度繃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警,最近三個月來,全球玉米價格上漲23%,小麥價格上漲19%,與之對應的奶制品、肉制品價格指數已經接近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時的水平。全球有再次出現新一輪糧食危機的風險。

  受此影響,國際市場玉米、大豆等期貨價格持續上漲,農產品牛市愈演愈烈。這是一場由基本面主導的牛市,還是資本炒作使然?2008年的那場糧食危機真的會重演嗎?有著糧食產量“九連增”的中國,是否能獨善其身?基于以上疑問,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聶鳳英。⊙記者 梁敏 李雁爭 ○編輯 龔維松

  勿將糧食結構性短缺

  等同于總量減產

  上海證券報:美國農業部日前發布權威報告稱,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旱災可能使美國玉米和大豆減產幅度高于預期,處于異常低水準的庫存將難以得到補充。此外,俄羅斯、加拿大等糧食主產國都釋放了“糧食減產”的信號。這種短缺會成為既成事實嗎?2008年的那場糧食危機會重演嗎?

  聶鳳英:目前,美國的旱情在加劇。據美國最新監測顯示,全國1/3以上的土地都還在遭受嚴重干旱,主要集中在美國的中、西部地區。美國遭遇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嚴重干旱,已經導致糧食價格上漲,美國玉米期貨價格上漲超過50%,而且對全球糧食供應短缺的影響正在加大。

  此次干旱,美國受損最嚴重的是玉米。在春季時,美國玉米種植面積擴大,預計產量創新高,主要進口國也希望據此彌補枯竭的全球庫存,但由于干旱的發生,這一希望破滅。8月份美國農業最新的玉米產量估計已不足110億蒲式耳,比去年下降13%,玉米單產123蒲式耳,比常年減少25%。就大豆而言,產量預計為27億蒲式耳,也是9年來的最低水平。美國糧食作物減產導致全球糧食供應面臨一定的壓力,加之俄羅斯的高溫干旱以及巴西的多雨導致產量下降,全球庫存進一步偏緊。

  雖然干旱導致美國玉米、大豆減產,俄羅斯和哈薩勒斯坦的小麥產量也受損。但目前世界稻谷的供給和庫存充裕,小麥市場供應依然充足,情況明顯好于玉米和大豆。美國農業部8月份預測,2012年美國小麥產量6173萬噸,比上年增產732萬噸,全球小麥產量6.6283億噸,庫存1.7717億噸。因此,美國干旱只是導致全球糧食結構性的短缺,對整體的糧食安全不會帶來大的影響,不能斷言全球糧食危機再次來臨。

  不過,我們還是需要警惕全球玉米和大豆價格的上漲。世界銀行指出,玉米和大豆價格上漲不僅會影響面包和加工食品的價格,也會影響動物飼料并最終拉升肉類價格。

  李國祥:美國雖然遭受較嚴重的干旱,今年的糧食生產能力并未減弱,并不存在總產量減少的明顯跡象,與輿論所說的“美國糧食生產嚴重受影響”是有出入的。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情況來看,這場災害雖然面積較大,屬于50年一遇,但只有更小范圍的主產區受災程度只是25年一遇的水平。以美國主要農作物玉米、大豆為例。6月份,美國農業部預計2012/13年度本國玉米產量3.8億噸,比上年度增產19.7%,而7月份這一預測值則修正為3.3億噸,比6月份下調了近15個百分點;但本年度本國玉米產量仍然比上年度增產,且增產幅度達到4.9%。在大豆方面,7月份美國農業部將本年度美國大豆預測產量由增產調整為減產,但是減產幅度相當小,僅為0.2%。

  可見,美國農業部只是調低了增產預期,而不是預測干旱將帶來明顯的減產。此外,美國今年耕地面積增加擴大,在很大程度上會彌補因干旱導致的單產下降。近期的糧價上漲完全是預期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糧食歉收已成事實或必然趨勢。

  農產品牛市

  是資本借用了預期

  上海證券報:近期國際市場農產品期貨牛氣十足。你們認為這是一場由供需基本面主導的牛市,還是國際資本炒作使然?

  聶鳳英:美國玉米產量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強勁,引起了人們對再次出現2008年的糧食危機的恐慌,一些國家采取出口禁令措施,或者進口國家超量進口。正是這樣一些國家的政府措施助漲了國際糧食期貨價格的上漲。而期價的上漲同時對現貨市場價格也帶來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

  目前,還沒有跡象看出有資本炒作的因素,應該是自然災害造成減產的原因導致價格上漲。我認為這種年度產量低于長期平均生產水平3%-4%的情況是可控的,只要各國政府采取正確的措施。

  李國祥:國際糧價預期暴漲,雖然確實有美國旱災的因素,但更多是國際糧食期貨市場投機者和市場分析機構的炒作。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情況來看,這場災害雖然面積較大,屬于50年一遇,但只有更小范圍的主產區受災程度只是25年一遇的水平。

  從目前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來看,災害因素往往只是一個由頭,現在整個國際農產品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所以每當有類似由頭的時候,都會出現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可見,近期的糧價上漲完全是預期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糧食歉收已成事實或必然趨勢。

  為了制造價格上漲預期,國際投機者一直在尋找各種炒作素材,美國遭受的天災自然會被利用起來大肆渲染,但他們最期待的則是中國、印度等主要糧食進口國在國際市場大規模進口糧食。美國的天災只是國際資本炒作糧價的最初一步,只要中印等國大規模在國際市場上開始進口行動時,就將落實他們苦心營造的漲價預期,轉而利用“中印出手搶糧”實現抬升糧價的目的,賺取更大利益。

  國內糧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上海證券報:中國糧食對外貿易依存度在逐年增大。以大豆為例,80%-90%依賴進口。此外,玉米、小麥和水稻等主糧也面臨同樣問題。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在國際農產品價格高企的背景下,我們應以什么態度面對?

  聶鳳英:我國大豆的進口依賴度較高,國際、國內價格聯動性較強。國際價格上漲必然會影響到國內市場價格,這是一種輸入型的上漲。

  不過,除了大豆外,玉米、小麥和稻谷還都是立足于國內自給,雖然近年的糧食進口量增幅較大,但總體進口量不大。2012年前7個月進口玉米312.63萬噸,小麥243.93萬噸,稻谷出口20.96萬噸。就玉米而言,由于國內工業需求增長迅猛,近年已開始出現凈進口,但進口總量不是很大。

  此外,從國內的生產情況來看,多年來我們有糧食儲備機制,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應該不會出現糧價和相關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

  李國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們應該對我國糧食總量和庫存有信心,對國際糧價止漲不要反應過度。退一步說,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家,進口糧食的購買能力不可能再成問題。在國際糧食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沉著、從容應對往往是最后的贏家。

  目前,國內對我國糧食多年增產質疑的聲音不絕于耳,甚至懷疑我國的充足糧食庫存。這種對我國糧食安全狀況一直具有“憂患”意識的人,對于促進我國在經濟發展中重視糧食安全和確保糧食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具有積極意義。但“憂患”過度,在這個重要時刻往往可能帶來經濟上的損害,對于指導糧食進出口政策選擇也會帶來不合時宜的選擇。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買漲不買落”,搶購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糧食是可儲備商品。一旦糧食市場有一個“風吹草動”,貿易商已經見到機會,往往會通過各種手段強化人們對糧食價格上漲的預期,暗地里鼓動老百姓搶購。一旦糧食市場上老百姓開始搶購,糧商大賺的機會就來了。

  國際糧食市場和普通百姓經常光顧的農貿市場運作機里是一樣的。美國干旱,糧食增產調低,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迅速反應。如果進口國此時擔心糧食未來漲價過多,或者出于國內糧食安全考慮在短期內大量增加進口,勢必會放大國際糧食市場波動,造成糧食價格新一輪大幅度上漲。過去,可能對國際糧食市場運作經驗不足,經常出現高價時進口糧食多,而不進口時糧價很快又跌了下來。所以,我們應沉著、從容應對,無需過度反應。

  上海證券報:事實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外資對中國糧食產業的滲透正日益加深。仍以大豆為例,目前外資已全面滲透到整個產業鏈,甚至有說法稱,以“ABCD”(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Dreyfus))為首的四大國際糧商已掌控了整個中國大豆市場。對此,您怎么看?

  聶鳳英:外資進入我國糧食產業,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看問題。外資企業進入糧食產業是實現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形成公平競爭氛圍的一種有效途徑。外資企業在資金和技術上的優勢,有利于我們提升專業化生產水平,產品質量水平,加速產業升級。實質上,外資企業的進入還有利于我們保障國內供給,減少國內糧食市場的波動。

  但是,需要加強對我國糧食全產業鏈發展的支持,以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

  上海證券報:隨著生物燃料的大規模興起,其對糧食安全的挑戰也日益引起各方關注。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希望各國重新審視生物燃料政策,以降低糧食危機的風險。您認為中國應該怎么做?

  聶鳳英: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生物燃料的大規模使用導致世界糧食價格的上漲,提出各國要重新審視生物燃料政策。根據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需求,國內玉米生產將難以滿足燃料乙醇生產的工業化需求,完全使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在我國并不現實。考慮到玉米生物乙醇的發展可能威脅到國家的糧食安全,2006年起國家停止新批玉米燃料乙醇企業,并大力鼓勵發展非糧食作物為原料開發燃料乙醇。我國已經在世界上做出了表率,這也是對國際糧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貢獻。

  今后,我國要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生物質資源,特別是農作物秸稈殘余、林業剩余物、畜禽糞便及有機生活垃圾等,其次是在邊際性土地擴種能源作物。我國發展生物燃料要以“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為根本原則。

  建議適度調整

  進出口策略

  上海證券報:在本輪國際糧價上漲的過程中,我國能不能主動采取措施來保障糧食安全?能否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為中國糧食政策提些建議?

  李國祥:在這個關鍵時刻,無論是政府頂層設計,還是國內糧食加工經銷商,特別是糧食進出口商,更需要處理好國際國內兩個農產品市場,利用好國際市場機會,是可以促進國內糧食價格的穩定和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的。

  今年國內小麥連續第9年增產,但出現了與前幾年完全不一樣的情形,收購市場不但沒有了搶購,而且在新麥上市后交易清淡,小麥價格預期下跌,社會上一些收儲企業持觀望態度,買漲不買落現象突出;糧農在成本上升后對小麥價格偏低狀況深感困惑,銷售積極性不高。

  國際國內小麥市場價格呈現出完全相反的走勢,會為我國小麥通過進出口等途徑進行調控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可能。

  過去或者上半年,政策主要是防止農產品價格進一步上漲,以免影響到CPI、影響到經濟的穩定發展。下半年我們豐收在望,而且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面臨的主要矛盾則是為了防止農產品價格過度下跌和經濟下行壓力同時并行,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對上半年進出口策略進行適度調整。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適度調整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節奏。例如,對于以前進口的產品,目前政策可以趁機鼓勵農民自己多種植、少進口,以后甚至是不進口。這樣既是對國際市場的貢獻、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貢獻,又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總之,改變糧食進出口結構,上半年大幅度進口,下半年減少進口、增加出口,此舉對保護整個國家利益、進出口商利益而言,都是有利的。

  聶鳳英:我國糧食生產在“八連增”的基礎上,今年夏糧又實現了“九連增”。與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不同,我國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上半年,糧食價格溫和上漲,主要原因是供給充裕,庫存有保障。

  2004以來,我國初步建立起糧食支持政策體系。現有的糧食支持政策體系由糧食補貼政策、糧食價格調控政策、農業保險支持政策、種糧大縣直接獎勵政策、糧食進出口政策等幾方面構成。這些政策對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糧食穩定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糧食價格調控政策在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中發揮了很好的效果。盡管國際糧價暴漲,但我國由于糧食連續多年增產,國內供給充足,糧食價格并沒有出現太大波動。在國際糧價暴跌階段,由于政府啟動了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臨時收儲政策,從而保持了國內糧價的穩定,進而保護了農民的利益。我國現行的糧食支持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國內糧食的供給和市場價格的穩定,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今后,我國的糧食政策仍要以促穩定增產為主,要繼續推進包括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糧食補貼等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的實施。重點在完善糧食支持政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完善糧食價格調控政策,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制度,提高糧食安全的宏觀調控能力。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