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訊 進入九月末,河南玉米便開始陸續上量,成為2012/2013國內新一糧食年度領跑者?,F階段省內玉米整體水分已降至15%上下,在全國范圍來看,可謂水分最少、最符合企業加工及存儲要求的。目前已引領華北玉米,陸續南下銷區,占據主流市場。究其原因,可視為以下幾點:
一、以“質”取勝,叩開市場大門
今年玉米水分小、雜質少、霉變低幾乎顛覆了去年同期省內玉米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回顧去年不難發現:一方面,收獲期遭遇連續降水,地里玉米水分含量不斷上升,迫于玉米霉變率上升幾率加大,不得不冒雨搶收,至使收割后的玉米大量堆積,無處晾曬。另一方面,晾曬階段遭遇持續半個多月的陰沉天氣,加之沒有北方的烘干、存儲條件,玉米迅速霉變且范圍不斷擴大,最終導致需求受限,市場占有率銳減。而今年收獲期的晴好天氣,給當地玉米的收割及晾曬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水分含量整體較低,霉變率幾乎為零。“十一”期間便開始陸續上量,外運至南方一帶,且水分在上市之初,就已經接近30%,并在之后的半個月時間內水分迅速下降。再看東北玉米,目前剛剛進入上市期,整體水分較大,以黑龍江為首的玉米,現階段水分多在30%左右,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狀態。由此可見,河南玉米可謂國內玉米上市初期,水分含量最少,最早形成市場的玉米。
二、“量”力而行,滿足銷區需求
如上圖所示,緊隨全國第九個豐收年步伐,河南省各市產量均有提高,據中國玉米網的產量數據顯示,省內2012/2013糧食年度玉米預計總產量達到1,729.44萬噸,同比增長11.7%。在低水分玉米更受青睞的前提下,當地市場仍能保證對銷區玉米的供應量,即使部分較干玉米銷售完畢,仍有大批量水分在下降中的玉米等待上市,可以說,省內玉米完全可以滿足一定時期內對銷區玉米的階段性供應,并因此擴大市場占有率。而東北玉米上量晚、水分大,現階段雖逐漸供給銷區市場,但能夠被企業采納的低水分玉米少之又少,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狀態。
三、“價”廉物美,增加市場競爭力
由上圖所示,河南玉米價格在全國范圍內看,一直都是處于較低價位,與東北玉米南下銷區價格相比有很大優勢可言。尤其是進入十月以來,新陳對接,河南新玉米價格為2110元/噸,而與此同時東北陳糧價格為2330元/噸。在質量相當但到站價格相差220元/噸的情況下,銷區中小企業紛紛轉用以河南為首的華北玉米,河南玉米引領華北玉米迅速打開南方銷區市場,并一直占據主流地位。盡管目前東北玉米已陸續上量,但水分含量相對較大,且到站價格跟河南與相比競爭優勢明顯遜色,東北玉米平均到站價格高出河南玉米到站價格100元/噸以上。由下圖11月12日到站價格所示,河南玉米價格優勢相當明顯:
綜上所述,河南玉米在質量好、上量大、價格低的情況下,占據銷區主流市場并不是偶然情況。雖然現階段東北玉米也陸續上量,并發往銷區,但水分含量普遍較高,且價格遠遠高于河南玉米。在深加工、飼料企業不景氣的當下,河南玉米的較低價位勢必形成對銷區市場的沖擊。預計短期內南北倒掛行情仍將延續,元旦前華北玉米仍將占據銷區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