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期貨日報12月17日報道,3月中旬以來,國內玉米價格形成寬幅振蕩格局。在大商所等聯合主辦的“中國玉米產業高層峰會”上,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受到玉米托市政策等因素影響,后市玉米價格仍將上下兩難。
“2008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出臺后,徹底顛覆了以往相對寬松的以市場化為基礎的市場體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程國強說,銷售運費補貼、玉米深加工企業26%比例的總量限定等,均顯著影響了玉米現貨價格。
程國強表示,2008年以來,我國糧食保護價保持了每年6%—10%的升幅,給市場發出了強烈的托底信號,引發了市場行為的變化。“如果一個國家的糧食市場經過改革,變成完全政策化的市場,便是一種倒退”。
大連北方國際(000065,股吧)糧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吉龍也表示:“黑龍江省由于各地區物流狀況的不同,原來各地之間會有差價,但玉米保護價出臺以后,地區間價差消失,甚至原來的高價區變成低價區,原來的低價區變成高價區,市場規律發生改變。”
“2013年國內玉米價格難有大漲。”中國玉米網總經理馮利臣認為,階段性的影響因素難以使市場價格形成趨勢性走勢,預計明年玉米價格總體將維持區間振蕩格局。
馮利臣認為,國內玉米再度豐收,以及進口多渠道的常態化,緩解了市場階段性的供應緊張,后市玉米價格缺乏繼續上漲的動能。國家臨儲政策雖然對價格有所支撐,但4月30日節點后,隨著臨儲玉米的拋售,該政策可能轉而成為壓制市場價格的最大因素。
需求方面,馮利臣表示,飼料企業擁有成熟的小麥替代工藝,未來玉米深加工難有起色,加之玉米采購渠道的多樣化和庫存管理的科學化,企業庫存將維持低水平,玉米貿易商操作的空間大幅壓縮。在市場心態發生扭轉的情況下,對未來玉米行情不宜盲目樂觀。
馮吉龍表示,國家臨儲玉米政策確定了市場價格底部,后市即便供大于求,價格也難以下跌。總體而言,明年玉米市場上半年風險偏小,下半年風險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