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山東莒縣:小麥、玉米價格回歸傳統比價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12-25  

  一般認為,小麥價格要略高于玉米價格,其合理比價應在1.1:1-1.3:1左右。但據莒縣物價局監測,該縣從2011年5月份開始,小麥和玉米比價關系出現失調,至今年10月底共持續了18個月之久。而進入今年11月份,小麥價格首次高過玉米價格,“倒掛”現象暫告消除。

  小麥、玉米價格“倒掛”現象回顧

  據監測,2011年5月份,莒縣小麥、玉米均價分別為每500克1.08元、1.13元,比價為1:1.05,市場上首現小麥價格低于玉米價格的價格“倒掛”現象。在其后的幾個月中,玉米價格不斷上漲,小麥價格保持平穩,小麥、玉米價差進一步擴大,到2011年9月份時,小麥、玉米均價分別為每500克1.07元、1.28元,比價達到1:1.2。受此行情持續影響,2011年全年小麥、玉米比價為 1:1.07。2012年前10個月,此現象繼續維持,平均比價為1:1.12。

  小麥、玉米價格出現“倒掛”,主要受其用途范圍影響。一直以來,小麥的用途相對單一,以口糧消費為主,飼料消費僅占一小部分,而玉米用途相對較廣,以飼用、工業轉化深加工為主,部分用于口糧消費。近年來,隨著飼料加工業與糧食深加工業的迅猛發展,對玉米的需求快速增長,并且玉米深加工業的大提速,使玉米的原有屬性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燃料乙醇和玉米化工醇的生產和開發,使玉米成為可再生能源和替代石油的再生工業原料。同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取玉米油來替代花生油,對玉米價格的上漲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小麥、玉米比價回歸

  莒縣物價局監測數據顯示,莒縣小麥價格(每500克為單位,下同)自今年下半年開始,一路緩和上漲,至今年11月份,小麥均價為每500克1.18元,比十月份上漲2.61%,比去年同期上漲9.26%。與小麥漲勢相反,玉米價格今年9月份達到最高峰(均價為每500克1.30元),此后開始緩和下降,11月份均價為每500克1.13元,比十月份下降11.02%。日前,小麥均價為每500克1.21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2%,價格已經創出了我縣歷史新高;玉米均價為每500克1.1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自2011年5月中旬開始出現的小麥玉米價格“倒掛”現象也暫告結束。

  莒縣物價局分析認為,近期小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策影響提振了小麥價格。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10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等部門下發了《關于提高201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2〕3171號),將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由每500克1.02元提高至1.12元。二是小麥、玉米價格出現“倒掛”現象以后,很多飼料企業逐漸改變生產配方,大量使用小麥替代玉米轉化飼料,小麥的飼料用途被進一步放大,推動小麥價格上漲。三是季節性需求影響。冬季歷來是面粉消費旺季,也必然會拉動市場對小麥的需求,從而助推小麥價格上漲。

  在小麥市場價格總體出現回升的同時,玉米價格則出現了下跌。莒縣物價局認為,推動玉米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家加強了糧食宏觀調控力度,糧食深加工產能得到了控制。

  二是受新玉米上市及進口玉米影響,玉米價格迅速回落。據了解,我縣糧食經營企業今年的秋糧(玉米)收購開秤平均價格是111.63元/50公斤,比去年的開秤價格下降5.25元/50公斤,同比減少4.5%。

  三是前期玉米價格一直高于小麥,小麥轉化飼料使用量大幅上升,玉米市場需求特別是飼用需求有所疲弱,正所謂“此長彼消”。

  四是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不斷下挫,也使玉米燃料乙醇和玉米化工醇的生產和開發受到抑制。

  五是今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養殖戶沒有積極的補欄熱情,飼料需求下降拖累玉米價格。

  后市展望及預測

  從目前糧食、飼料加工以及養殖企業的收購價格來看,小麥在每公斤2.34-2.40元之間,玉米在每公斤2.24-2.30元之間。針對玉米價格的回歸,飼料加工、養殖企業及時取消此前用小麥替代玉米的生產加工配方,轉而通過加大玉米的用量以降低生產成本。

  短期來看,小麥飼用需求的下降將對其價格的進一步上漲產生抑制作用,預計后市玉米價格將以穩定為主,波動幅度不會太大。

  從長期來看,由于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不僅僅受其價值影響,還受到供求關系、政府政策、國際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此它們之間的比價也將圍繞上述因素的變化而繼續發生變化。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