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農產品整體趨勢將溫和上漲,農產品可能仍將成為市場的熱門板塊和關注焦點。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要不斷理順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為了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們看到國家每年都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同時在最近幾年最低收購價的每年增幅有增大的趨勢,比如大豆,由2011年4000元直接提高到去年的4600元,加上人工和種植成本上升,這都將帶來農產品投資的結構性機會。在國家宏觀和通脹可控的背景下,2013年農產品價格或將溫和上漲。
從通脹周期的角度來看,目前正處于新一輪通脹周期的起點階段,可以看到豬肉價格已經連續出現了回升,豬糧比也反彈超過了6:1的盈虧平衡點,現在豬存量還是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需求卻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因此我們認為豬肉價格未來將會處于一個持續溫和上升的態勢。
每一輪通脹周期,農產品的價格漲幅要遠遠高于CPI,在最近三輪通脹周期中,農產品的價格漲幅都在30%以上,而CPI最高漲幅只有8%。從具體品種來看,除白糖外,絕大部分農產品均與CPI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而油脂與CPI的相關度最大,而且在通脹上升期,油脂的漲幅最大。
我們認為油脂在未來具備比較好的投資機會。2013年大豆供給較2012年相對寬松,南美大豆豐產預期在市場上已經有所反應,但后市炒作南美天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油脂方面,棕櫚油主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2012/2013年度產量達2800萬噸和1850萬噸,同比增產210萬噸及30萬噸,增幅達到8.1%和1.6%,為歷史的最高水平。印尼和馬來西亞爭相下調出口關稅以促進本國的棕櫚油出口,也加大了供應壓力。同時2012年年末國內港口庫存增加至90萬噸,這也是2012年下半年棕櫚油持續弱于豆油的主要原因。元旦過后,國家將執行更為嚴厲的棕櫚油進口標準,這將對高企的棕櫚油庫存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伴隨去庫存化的發展,棕櫚油價格有望逐步反彈。
從季節性看,兩節的臨近,豆粕、油脂消費已步入旺季,全球和國內油脂庫存消費比有逐步回落的趨勢。經過2012年下半年的大幅下跌后,目前估值已經較為合理,技術上看也有筑底企穩跡象。
伴隨2012年美國干旱炒作的結束,豆粕總成交量從最高峰時的上千萬手逐步回歸到目前的一到兩百多萬手,去泡沫的過程基本結束,同時未來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將成為趨勢,對于豆粕的剛性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后市豆粕將跟隨通脹上升周期一起震蕩上漲,但上漲高度可能不及2012年這波牛市,反彈的高點或將在3600~3800元/噸,波動區間或將在3100~3800元/噸。
菜籽、菜粕近期上市,使得產業鏈套保與套利成為現實。從菜籽、菜粕基本面來看,近年全球菜籽供需趨緊,預計2012/2013年全球菜籽庫存消費比降至4%,為近年最低。同時國內由于天氣原因,菜籽產量持續走低,而菜粕供求整體處于緊平衡狀態,消費量遠不及豆粕。考慮到國家對于菜籽實施5000元的收儲價,菜籽下跌空間有限,投資者可以在未來把握多菜籽空菜粕,多豆粕空菜粕的套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