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日前在微博中表示,當前玉米收購價格已經觸底,后期玉米價格將逐步趨穩。
程國強表示,市場化收購能力相對有限和農戶集中售糧是當前玉米價格走低的重要原因。
農民價格預期較高,春節前放慢銷售節奏。一般而言,東北地區農民在春節前,應銷售60%的玉米,余下40%春節后銷售。但今年春節前,農民只銷售了40%。調研表明,今年農民按兵不動、待價而沽的原因在于,近幾年玉米價格一般春節前較低,而春節后會逐步上漲。今年許多農民選擇在春節前不賣糧,等待節后賣糧。這樣形成春節后、天氣變暖前,許多沒有儲糧設施的農民集中售糧的局面。
同時,今年春節比往年推后2個星期,這意味著壓縮了節后玉米銷售時間。在農民大量集中售糧的形勢下,加工企業、貿易商的烘干設施既要承擔比往年多20%的任務,同時比往年少2個星期的時間,這樣,形成節前浪費了寶貴的烘干能力,而節后,兩者的疊加,使市場烘干能力不足,再加之預期不穩,目前市場化收購能力相對有限,由此就出現一反常態的玉米價格下跌趨勢。這是目前東北玉米收購形勢形成的主因。 程國強認為,當前玉米收購價格低只是暫時現象。臨儲政策的執行主體中儲糧,盡管目前已在東北地區收了700萬噸-800萬噸玉米,但仍有足夠的烘干與收儲設施來收購農民希望賣掉的糧食。因此,玉米收購價格已經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