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2000萬噸臨儲入庫 玉米價格緣何未漲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04-27  

  吉林琿春讀者許慶豐:在臨儲2000萬噸入庫的情況下,玉米(2391,9.00,0.38%)價格仍顯頹勢,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短期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確實壓力重重,那么5月將至,產區農戶手中存糧已經有限,玉米市場行情又將何去何從?是延續頹勢,還是“撥開烏云見明日”?

  【主要觀點】國內玉米市場在經歷了前期的低迷行情后,后市優質玉米的剛性需求仍舊存在較好的恢復空間,也將對其后市價格形成有效支撐與提振。雖然目前現貨市場仍被悲觀情緒籠罩,但在市場整體信心不足、玉米價格低位徘徊的階段,亦即是現貨最佳采購階段,應對后市行情進行全面分析和預判,切不可盲從。

  2008年10月,我國首次政策性玉米臨儲收購啟動,本著保護農民利益、調節市場價格過快漲跌的宗旨,臨儲收購活動延續至今。臨儲收購一直被視為重大市場價格影響因素,近幾年來,每年的臨儲收購價格已經成為市場價格的“托底”。

  背景近期國內玉米價格弱勢運行

  雖然近幾年由于國內玉米供應逐漸趨向緊平衡、養殖業消費剛性增長致玉米需求增加、種植成本上漲助推玉米價格等因素共同作用,玉米價格持續堅挺走強,但在糧價上行的過程中,中儲糧臨儲收購行為也是助漲玉米價格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

  然而,2013年臨儲收購對市場的重磅提振效用似乎“失靈”了。2012年秋,東北玉米陸續收割上市,但收獲期及冬季雨雪過多導致玉米水分偏高、質量欠佳,收購主體紛紛延期收購,為了有效解決農民賣難,2012年11月15日,中儲糧正式發文啟動臨儲收購。

  2013年春節過后,東北產區陸續進入節后售糧高峰期,但產區玉米糧質持續惡化,3月份以來東北產區頻現強降雪天氣,玉米高水分、高霉變現象普遍,產區上量明顯受阻。中儲糧適時調整收購策略,放寬收購條件,臨儲東北玉米入庫量大幅增加。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進入4月下旬,中儲糧東北臨儲玉米收購量已達2000萬噸左右,創造了自2009年以來臨儲收購量的最大值,其中僅黑龍江省收購量就超過1000萬噸。然而,如此大規模的政策性收購并未能托起東北產區玉米價格的下跌勢頭,春節后至今,伴隨著臨儲入庫量的不斷增多,東北產區玉米價格卻持續走跌,與去年同期形成明顯反差。

  成因東北玉米供應壓力集中釋放

  中國玉米網報告顯示,截至2月25日,東北產區農戶整體售糧進度為44.63%,已售數量為3224.2萬噸;而2012年同期東北產區農戶整體售糧進度為63.55%,已售數量為4699.75萬噸,今年東北產區農戶同比少售糧1475.55萬噸。

  除售糧進度滯后外,糧質問題也是導致近期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持續走弱的重大影響因素之一。由于去年東北產區玉米收獲期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玉米水分偏大,而去冬今春東北強降雪天氣頻現,玉米水分非但未降,反而因冰雪覆蓋導致入春回暖后水分上升,霉變增加,東北產區玉米品質整體大幅下降。春節后東北產區大量品質欠佳玉米集中上量,供應壓力的集中釋放和玉米品質不佳雙重打壓,最終形成春節后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持續下跌局面。

  (二)華北玉米質優價廉致東北糧入關受限

  去年華北玉米整體豐收增產,質量均佳,雖然在上市初期外流較多,華北農戶售糧節奏整體偏快,但因去年華北玉米增產,前期的糧源外流并未對春節后華北市場供應形成明顯影響。進入3月份以來,華北天氣持續晴好,余糧最為集中的河北地區玉米快速降水,并集中上量,市場供應環境明顯偏松。受市場上量壓力集中釋放影響,華北地區春節后玉米價格持續走弱,雖然同期東北市場糧價以跌為主,但東北、華北兩地之間玉米價格仍舊形成倒掛,華北地區用糧企業對東北玉米采購量減少,轉采華北本地玉米。除價格因素外,今年東北玉米質量不佳,霉變及毒素指標偏高,符合華北飼料企業采購要求的優質玉米數量偏少,且價格堅挺,抑制華北飼料企業采購熱情。而在華北地區,飼料企業歷來都是東北玉米的主要采購主體,今年華北飼料企業對東北玉米采購數量的減少直接導致東北玉米入關量下降,也對春節后東北玉米價格的持續下跌產生一定“推波助瀾”作用。

  (三)深加工行業低迷抑制玉米需求

  每年春節后都是玉米深加工行業淡季的開始,國內深加工行業自2011年下半年進入全面虧損周期以來,持續處于“賺少虧多”狀態,企業生產壓力持續疊加。受此影響,2012年國內深加工行業開工率下降明顯,去年新季玉米上市后,深加工開工率恢復緩慢,各地小型深加工企業多未開工,河北小型淀粉廠開工率不足10%,春節過后更是進入全面停產狀態。因對后市下游需求預期悲觀,東北深加工企業原料收購積極性整體欠佳,玉米收購以保證基本安全庫存為主,并不做過大庫存,收購態度謹慎。而華北深加工企業向來多以常態收購居多,加之庫容限制及后市下游需求悲觀預期影響,原料庫存普遍偏低。深加工行業一直是國內玉米用量“大戶”,也是推動玉米價格上漲的主要動能之一,每年春節后3、4月份都是深加工企業集中備庫階段,今年深加工企業收購的低迷對處于集中上量階段的產區玉米價格形成明顯拖累。

  (四)突發事件、疫情打壓養殖業消費

  3月中旬,黃浦江死豬事件陸續見諸媒體,“一石激起千層浪”,消費者惶恐,原本國人最大的動物蛋白來源“豬肉”竟成為餐桌上的禁忌,受事件拖累,原本已經頹勢的豬肉價格再受累下行。死豬事件影響尚未退卻,H7N9禽流感疫情來襲,人們關注的焦點從豬肉轉向雞肉,但恐慌忌憚的心理卻絲毫未變,疫情對禽肉蛋消費的打壓持續放大,雞蛋、雞肉、雞苗價格相繼走弱。雖然禽流感疫情的出現將人們的視線從豬轉向雞,雖然疫情對飼養業玉米消費的影響為階段性行情,雖然雞生長周期較豬相比明顯偏短,但因突發事件及疫情對消費心理的短期影響已是事實,后期恢復情況仍需通過實踐觀察。而在當前玉米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市場心態整體悲觀的大環境下,突發事件及疫情對玉米階段性消費的負面影響足以對短期糧價形成明顯打壓。

  綜合以上四點分析,筆者認為,東北地區余糧偏多糧質不佳、華北地區市場供應偏松、深加工行業消費低迷、飼養業突發事件及疫情拖累是導致春節后近期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持續疲弱的主要原因,且在短期內產區放量結束及養殖業疫情緩解之前,玉米現貨行情的弱勢局面仍將延續。另除以上四點因素外,4月20日08時02分四川雅安廬山縣發生7.0級地震,雖然此次廬山地震災區受害程度較幾年前的汶川地震相比偏小,對玉米市場直接影響有限,但在玉米市場行情本已偏弱的情況下,其對市場心態及短期區域性玉米消費仍將有所影響。

  二、后市行情走勢影響因素分析

  從以上分析來看,短期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確實壓力重重,那么后市玉米行情又將如何發展?是延續頹勢還是“撥開烏云見月明”?雖然后市行情并不明朗,但無論怎樣發展,最終都將回至供需基本面,只要理順基本面情況,仍可對后市行情走勢進行較為清晰的判斷。下面,筆者將對影響后市行情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闡述。

  (一)產區農戶售糧收尾余糧有限

  經過春節后一段時間的集中銷售,無論東北產區還是華北產區,農戶手中余糧均已大量消耗,農戶余糧已經有限,農戶售糧工作陸續進入尾聲。伴隨著產區農戶售糧收尾退出市場,后市最大供應主體消失,玉米價格再降動力不足。

  (二)庫存結構不合理利漲后市價格

  今年東北產區最大收購主體為中儲糧,超過2000萬噸的收儲量在幫助產區農戶解決賣糧難問題的同時也大量吸走后市市場貿易商存量,后市貿易糧供應將逐漸趨緊。此外,由于今年市場對后市玉米行情走勢普遍存在悲觀預期,貿易商收儲企業玉米收購謹慎,今年初個別大型收儲企業外,貿易商環節存糧數量普遍較往年同期偏低。按往年慣例,臨儲拍賣活動多在8、9月份市場供應青黃不接階段進行,此前市場供應多由貿易商承擔。今年貿易商存量不足,而臨儲拍賣需要時間周期,后市市場或現階段性供應“真空期”,后市玉米價格上行動能將隨著供應“真空期”的臨近而持續上升。

  (三)優質糧供應偏緊或推漲糧價

  今年東北玉米質量欠佳的問題雖然在前期對東北糧價形成拖累,但在后期市場很可能成為提振糧價的重大因素。雖然今年養殖業整體行情欠佳,雖然近期死豬事件、禽流感紛紛“登場”,但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基數仍舊偏高,且進入5月以后,春節后補欄仔豬陸續進入食量旺盛期,作為豬料最大能量來源的玉米消費必然隨之上升,而豬料生產對玉米品質要求向來較高,在今年東北玉米品質欠佳、優質玉米供應偏緊、大量玉米流入臨儲、貿易糧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后市養殖業的恢復將對優質玉米價格形成有效支撐。此外,雖然目前禽流感疫情負面影響讓在延續,但進入5月以后,隨著氣溫快速上升,流感病毒在高溫條件下難于存活,疫情影響將逐漸衰退,禽類養殖將陸續恢復,也將對后市玉米消費形成有效提振。

  綜合以上三點因素來看,國內玉米市場在經歷了前期的低迷行情后,后市需求,尤其優質玉米剛性需求仍舊存在較好恢復空間,也將對后市玉米價格,尤其優質玉米價格形成有效支撐與提振。雖然目前現貨市場仍是悲觀情緒籠罩,但市場整體信心不足、玉米價格低位徘徊的階段,亦即是現貨最佳采購階段,面對整個市場的悲觀局面,應以充分全面的現貨基本面行情為依據,對后市行情進行有效分析預判,切不可盲從。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