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玉米現貨市場比較沉悶,價格小幅波動。但是期貨市場卻不乏亮點,其中1月合約的價格波動比較劇烈。充分顯示出市場對于新作玉米價格的預期有著很大的分歧。
受到USDA農作物播種面積報告利空的影響,玉米期貨1月合約的價格在7月的首個交易日就大幅低開。報告顯示,2013年美國玉米播種面積為9737.9萬英畝,較分析師預估意外高出200萬英畝,而較3月份數據增加了7.9萬英畝,同時較去年的9640萬英畝增加了97.9萬英畝,達到了193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CBOT遠月合約受此影響,價格出現暴跌。國內玉米期價也因此受到拖累。但是在價格低開后,出現了連續兩天的反彈。顯示市場對于新作玉米的價格仍比較看好,受外盤影響的低開,已經是價格出現超跌。
隨后國家于7月4日公布了2013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公布時間較往年大幅提前。同時收購價格上調120元/噸,無疑預示著新季玉米的底部價格受政策抬升了120元/噸。玉米期貨1月合約價格受政策利好引爆,連續兩日大幅拉升。但隨后出現了上漲乏力的情況,自7月中旬開始,期貨價格出現了連續的陰跌直至月底。期間河北出現的禽流感病例,加劇了價格的下跌幅度。
從目前來看多空雙方對于新作玉米價格的預判均有著各自的依據。
臨儲收購價格的提高是支撐預期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2013年臨儲玉米收購價格吉林省為2240元/噸。及時新季玉米上市后,市場行情與去年同樣低迷,那么市場干糧的最低價格也在2240元/噸之上。加上運費與交割成本,1月期貨價格的交割成本最低也在2400元/噸以上。因此目前1月合約的價格與成本價格相差較大,后期價格還有上漲空間。
而看空1月價格的依據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進口玉米的集中到港。根據目前統計的船期,今年10-12月,約有420萬噸的進口玉米集中到港。進口成本價格在2000-2200元/噸不等,遠遠低于目前的現貨價格。這在增加階段性市場供應的同時,對于價格形成較大的壓力。
另外,臨儲玉米拍賣時間懸而未決,構成了看空價格的因素之一。2012/13年度國家共收購了臨儲玉米3083萬噸,如此巨大的庫存量一旦投放到市場中將導致階段性的供需失衡,價格有大幅下降的風險。
整體來看,多空雙方的依據都比較充分,這也是導致目前市場分歧較大的主要原因。但是綜合比較幾個因素,臨儲收購價格的提高是最明確和情緒的因素。國家的托市力度毋庸置疑。相反,進口玉米的量雖然較大,但仍然無法和國內需求相比。目前國內月均玉米消耗量在1500萬噸以上,三個月的消費量接近5000萬噸,進口量只占到需求的十分之一。同時以近幾年進口玉米抵達的港口分布來看,最為集中的廣東地區,各港的進口量約占總量的一半左右,其他港口遍布在山東到廣西之間各沿海地區。區域性的集中度低使得進口對于當地玉米價格的沖擊力度有限。
而市場對于臨儲玉米拍賣的擔憂,其實多少有些杞人憂天。國家對于臨儲玉米拍賣的目的是為了穩定玉米市場價格,在目前玉米價格平穩的情況下,國家根本沒有拍賣玉米的必要和條件。同時國家在7月份給出玉米臨儲收購價格,就是為了保證農民收益,鼓勵農民糧食生產。如果因為拍賣打壓了糧食價格則與國家的初衷背道而馳。即使執行臨儲玉米拍賣起拍價格也應在臨儲收購價格之。如此以來拍賣將不再是打壓玉米價格,而是支撐玉米價格。
進入8月份以后,預計多空的影響因素仍將處于對峙的情況。同時國內玉米生長進入到關鍵時期,屆時天氣和災害等因素將會對期貨價格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