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政策利多影響持續,預判市場需客觀理性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08-01  

  今年的玉米市場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大家關注,臨儲玉米大量入庫,保護價提前公布并大幅提高,都對市場產生了深刻影響。七月現貨市場運行較為平穩,而期貨的下跌行情使整個市場心態較為悲觀,但大家還應注意到很多潛在的影響市場的因素,如玉米主產區天氣異常變化、小麥替代量大量縮減,我們在預判行情的時候要參考數據來客觀分析。

  從玉米的供需平衡表來說,中國的產量、單產、庫存、消費數據都很難做到十分精確,在對未來市場的研究中,我個人認為應該使用數據的變量來判斷未來市場的變化。

  首先,中國耕地面積增加有限,而糧食總產量連年豐收,繼續增產的難度逐漸在加大,在目前依然較高的基數上,增產壓力很大;

  其次,對于糧食及蛋白消費的剛性增長趨勢沒變,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收入的增加,對糧食的需求還將明顯增長;

  第三,自然災害作為不可預知的因素對后期產量仍然構成較大威脅。

  另一方面,對于玉米后市價格的判斷還應充分考慮政策性因素。本月7月4日發改委提高2013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120元/噸,1月玉米期貨價格一路沖高至2398元/噸。政策背后體現的是政府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除了保證農民增收的目的,還有就是鼓勵糧食生產,從高瞻遠矚的角度重復考慮到糧食自給的重要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保護價提早公布,極大地提高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而從市場價格考慮, 也切實奠定了市場價格的底部。

  有觀點將玉米與大豆進行比較,這是不必要的,玉米不會重蹈大豆覆轍。我們每年進口大豆6000萬噸,相當于在中國的土地上生產了2億噸玉米,同時還大量節省了淡水資源。而從玉米方面來說,目前國際市場看好中國對玉米的需求,大量種植,國際市場價格很低,但是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確,要將糧食安全放在首位,大幅提高農民收入。

  未來可能影響市場價格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復雜多變的天氣條件和病蟲害高度預期對新季作物的產量預期的影響;

  二是國儲庫存的釋放對市場供應產生影響,應密切關注移庫速度、數量與品質;

  三是2013年玉米臨儲收購價細則出臺,具體實施托市政策。

  其中,國儲拍賣態度是以保護農民利益為根本,并不以打壓市場為前提,會在收儲成本之上實行順價銷售,而由于程序繁瑣和拍賣進度緩慢,實際供應市場時間也將在9月份之后,按成本推算,其拍賣價格也絕對不會低于2450元/噸。

  雖然養殖業目前復蘇緩慢,使得市場心態較為悲觀,但我們仍要考慮到新季小麥價格飆升帶來的替代大幅減少,同時中央財政多次撥付專項資金扶持家禽養殖加工,國家支持養殖業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中秋和“十一”期間傳統的消費旺季使得疊加利好效應將在8、9月份得到體現。我們建議市場不宜盲目做空,應該客觀理性地看待市場變化。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