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玉米市場十分“反常”,階段性供過于求導致價格下跌。隨著華北輪換和進口玉米消息傳來,購銷心態發生轉變,但從臨儲收購價繼續提高和預期后期養殖業轉好等角度考慮,玉米市場不宜過分悲觀。
玉米市場正處于青黃不接時期,往年8月份,價格通常以漲為主,在供需緊平衡年份,甚至達到年內最高點。然而,今年8月份行情卻顯得相當疲弱,尤其自7月中旬開始,現貨基本面和購銷心態均發生變化,導致期貨價格一路陰跌近100元/噸,現貨下挫20~50元/噸不等。
華北供給增加東北外運受限
7月中旬開始,華北糧庫開始輪換玉米,時間至8月末。市場供給增加的同時,也觸動貿易商和農戶加快銷售手中庫存。與此同時,下游承接力度卻顯得十分有限:山東深加工企業持續虧損,酒精企業停產檢修增多,飼料消費尚在恢復中,由此導致8月上旬華北貿易商玉米出售價普遍下跌20~40元/噸。而原本持續提價的山東深加工業,自7月中旬開始收購價亦出現階段性回落,前期市場預計的東北、華北順價時間再次被推遲,東北玉米外運量受限。
春玉米上市南方供給多元化
7月末開始,廣西、湖北、湖南、山西、陜西等地春玉米陸續開始上市,在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再添新壓。新玉米目前水分普遍在15%左右,高溫天氣有利降水,但部分地區有黃曲霉毒素超標情況,不適合做畜禽料。但總體來看,這部分玉米占比不大。
春玉米上市為南方銷區新添貨源,同時降低采購成本。由于7月之前華北與東北玉米到站價差縮小,當前南方銷區飼料企業增加東北玉米采購,山西、新疆等地玉米繼續供應川渝,當前又有春玉米供應當地市場,南方銷區供給多元化,價格平穩趨弱,8月上旬各地到站價下跌約30元/噸。
養殖消費轉好遜于去年同期
上半年養殖業整體盈利同比下降甚至虧損,飼料消費不振是導致目前玉米消費下降的最主要原因。4月禽流感和豬糧比持續3個多月低于盈虧平衡點導致畜禽存欄量下降,農業部數據顯示,6月生豬存欄同比下降0.3%,同時市場預計禽類存欄下降10%~20%。
7月高校放假和夏季高溫抑制畜禽產品需求,然而豬價淡季不淡,因仔豬自6月才恢復補欄,可供出欄生豬量不足。7月下旬以后仔豬逐漸進入育肥期,飼料消費開始轉好,但依然不及去年同期,且需求恢復不敵供給增加,加之在偏弱行情下飼企觀望態度強烈,多以隨用隨購為主。
萌動麥和進口麥替代部分需求
今年河南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江蘇等地存在大量芽麥和萌動麥,局部嚴重地區萌動麥占產量的比例接近60%;非嚴重地區萌動麥比例也在10%~20%。目前萌動麥價格較低,產區萌動麥含量在20%~30%的小麥售價在2100~2140元/噸,10%萌動麥售價約在2400元/噸。
據飼料企業介紹,禽料中萌動麥含量要求不超過20%,豬料要求不超過10%,因此,這部分小麥目前在畜禽料中仍有替代。另外,廣東等沿海省份飼料企業使用進口小麥替代玉米。
南北方港口庫存下降幅度有限
截至8月上旬,北方港口玉米庫存仍略超300萬噸,廣東港口庫存接近60萬噸,庫存總水平較前期下降幅度有限。高庫存和需求偏差,導致港口玉米價格承壓走低,其中,廣東港口玉米成交價自高點2520元/噸下降至目前的2470元/噸;鲅魚圈港平艙價自2400元/噸下降至目前的2380元/噸。
進口加高庫存增強看空預期
7月中旬和下旬,國儲和中糧再次大批量進口遠月船期美國和烏克蘭玉米,遠月供給壓力增加,加劇了貿易商急于出貨的心理;東北臨儲3080萬噸玉米拍賣情況懸而未決,市場存糧主體無心與國家博弈。除此之外,6、7月份大豆到港量連創新高,以及美玉米豐收前景在望,這些因素均增強市場看空預期。
盡管如此,從成本核算角度看,當前市場不宜過分悲觀。畢竟2013年玉米臨儲價已明確提高0.06元/斤,即使按照今年黑龍江玉米臨儲價1.05元/斤計算,加上到港運費和相關費用等,到港成本至少在2300元/噸,這意味著玉米期貨合約1401和1405,以及目前北方港口優質玉米收購價2300~2320元/噸均已經接近底部。
淀粉消費低迷需求疲弱施壓玉米
本報特約分析師焦陽
【主要觀點】近期,虧損、減產已成為玉米淀粉行業的普遍現象,短期內淀粉消費及價格的弱勢局面仍將持續。雖然進入8月中下旬以后,隨著國內大中學校開學以及中秋、國慶“雙節”臨近,將對淀粉食用消費有所提振,但在整體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市場對階段性行情的提振效果預期謹慎。
7月份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上行持續受阻,持糧主體看漲信心遭受打壓,整體呈現走弱行情。進入8月,產區貿易商出糧積極性大增,下游消費企業采購熱情不高,產銷區玉米價格下探勢頭明顯。雖然造成近期玉米市場弱勢行情的因素多多,但歸根到底,消費欠佳才是最大癥結所在。
經濟環境欠佳淀粉消費低迷
由于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偏差,淀粉及其深加工產品銷售均出現下滑,包括食品、飲品在內的淀粉食用消費及造紙、涂料等在內的淀粉工業消費普遍表現疲軟。受此影響,今年春節以來,國內淀粉價格持續弱勢運行,即便在本玉米年度進入后期、原料玉米價格成本逐漸上漲的環境下,淀粉價格上漲動能仍舊明顯不足,近期淀粉企業提價嘗試多以失敗告終。
淀粉低價徘徊企業受困虧損
據中國玉米網統計數據顯示,自2013年初以來,國內玉米淀粉均價走勢以持續平穩為主,但原料玉米成本價格較年初相比已有明顯上漲。雖然今年國內玉米價格亦表現疲軟,但在成本推動及臨儲超3000萬噸玉米入庫支撐下,當前玉米價格較年初仍有明顯漲幅。伴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漲,淀粉企業成本壓力不斷疊加,目前各地淀粉企業多處于虧損狀態,部分企業生產淀粉虧損200元/噸以上。
養殖復蘇乏力飼料需求減少
玉米在生產淀粉的同時會產出蛋白粉、纖維飼料等副產品,可用作蛋白成分進行飼料添加。但今年以來,國內養殖業行情低迷,尤其4月份前后禽流感、長江死豬事件的發生使國內養殖業整體受挫,加之入夏以來高溫天氣持續,居民蛋白需求下降,養殖業恢復乏力,飼料消費下降。淀粉副產品蛋白飼料需求減少,價格持續弱勢運行,副產品對淀粉生產成本的沖減能力下降,直接影響淀粉企業收益。
淀粉糖旺季不旺拖累淀粉需求
一般入夏以后,隨著糖果、糕點類食品消費減少,淀粉消費漸入季節性淡季,但近幾年國內淀粉糖快速發展,在啤酒、冷飲、雪糕等食品生產中,淀粉糖因其明顯的價格及口感優勢,對白糖的使用替代量持續增加,成為夏季支撐淀粉消費的一大增長點。然而,今年以來,國內白糖價格持續低迷,淀粉糖替代優勢下降,雖然入夏以來淀粉糖銷售仍是淀粉深加工產品最大亮點,但表現較往年而言仍然偏差,其對淀粉整體需求的支撐力度明顯不足。
虧損抑制生產企業開工率下降
持續的虧損局面使眾多淀粉企業承壓巨大,尤其資金實力不強的中小淀粉企業更是受困明顯。為緩解虧損壓力,今年入夏以來停產、限產淀粉企業數量同比明顯偏多,尤其在7月中下旬以來,華北、山東等地部分大型淀粉廠亦進入停產和減產行列,而此類情況在往年實為少見,目前國內淀粉企業整體開工率為近幾年最低水平。
短期淀粉疲弱繼續施壓玉米
從淀粉與原料玉米的關系來看,淀粉因其更近于終端消費產品,其價格走勢受下游需求影響更多,即玉米價格的漲跌未必能夠直接影響淀粉價格的強弱,但淀粉行情及消費的優差對原料玉米的影響則相對比較明顯。尤其在今年國內飼養業持續低迷、玉米深加工另一用糧“大戶”酒精行業普遍減產虧損的情況下,淀粉市場的疲弱及消費的減少更使玉米需求“雪上加霜”,并最終導致當前國內玉米價格逆時下降行情的出現。短期內淀粉行情仍將維持疲弱狀態,并繼續向原料玉米價格施壓。
供應可能轉緊優質玉米或將再漲
本報特約分析師梅立紅
【主要觀點】廉價玉米尚未進入批量到貨時期,但國儲玉米輪出以及新季玉米上市的壓力已經提前顯現,推動國內糧商大量出貨,施壓市場。
不過,從后期供求關系來看,國內優質玉米供應可能再度轉緊,其價格仍有上行空間。
8月伊始,國內玉米市場貿易商在國儲玉米正式輪出之前加速出貨,導致東北以外多地玉米價格出現下探,同時,南方新季玉米零星上市也給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帶來短時沖擊,此外,國內需求不濟,市場采購觀望心理濃重。
用糧企業采購心態轉為觀望
7月下旬開始,伴隨著國內大型糧商出貨力度持續加大,東北港口玉米價格小幅走軟,華北局部玉米價格走低,并施壓南方銷區玉米市場。在這一背景之下,南北港口玉米價格再度趨于“倒掛”,貿易商利潤縮窄,終端用糧企業采購心態轉為觀望。
不過,目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購量減少,價格緩跌,收購品質也有所下降,錦州、大連港口收購的玉米霉變率普遍在3%~4%,優質玉米相對稀少,二等糧源、2%霉變以內的玉米主流平艙價接近2400元/噸。南方港口優質散船玉米報價也維持在2500元/噸附近,而主流貨源報價已降至2460~2470元/噸,質量偏低。
南方旱情對玉米產量影響有限
7月份以來,我國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強度大、影響重,浙江、湖南、江西南部等地連續高溫日數已達20~30天,部分地區高溫持續時間和強度突破歷史紀錄。
不過,由于我國玉米主產區集中在北方,因此南方旱情對新季玉米產量影響有限。同時,7月底8月初,廣西、湖北、四川地區新季玉米相繼上市,其價格較當地市場外省玉米普遍低50~100元/噸甚至更多,短時吸引市場目光,并用于禽料或者摻混,導致南方玉米市場進一步承壓。
優質玉米價格仍有上行空間
由于7月份開始國內部分地區地儲、國儲開始輪出玉米,下旬在國內外玉米期價一度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下,大型貿易商加快出貨進度,導致國內玉米價格持續承壓。
但從后期供求關系來看,國內優質玉米供應可能再度轉緊。其一,今年華北糧商存糧有限,優質玉米庫存不多,東北優質玉米整體供應比例下降;其二,7月份開始國內仔豬補欄有所復蘇,預計8月份以后飼料行業對優質玉米的需求穩步抬升。
同時,按照今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以黑龍江三等糧源2100元/噸為例),經過4~6個月儲存以后,其收購成本已經達到2180~2200元/噸,與目前哈爾濱地區飼料企業玉米收購價格相近,2011年產玉米收購成本更高,可達到2280元/噸。
為此,若夏季東北玉米價格持續穩定,國儲順價輪出的難度較大。在今年國內貿易商大量退出的情況下,真正掌握市場話語權的還是國儲。基于這一點,筆者認為,夏季后半階段優質玉米價格仍有上行空間。
后期國內玉米市場走向需重點關注國儲動態,同時,在養殖業需求緩慢恢復的背景下,夏秋之際我國優質玉米稀缺的問題何時凸顯值得思考,相比較而言,普通玉米可謂大勢已去。
美國天氣良好玉米價格持續下行
本報特約分析師諶琴
【主要觀點】預計美國玉米期貨價格仍將震蕩下行,8月份玉米價格可能降至4.5美元/蒲式耳。我國還有近120萬噸的私營進口配額,美國玉米價格低廉將繼續吸引我國玉米貿易商加大進口力度。
近兩周,美國玉米期貨價格受天氣改善影響而下滑。受玉米作物生長良好影響,各大機構均下調CBOT玉米價格預估。
氣象條件利于玉米作物生長
農作物預測機構Lanworth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美國玉米產量可能達到140億蒲式耳,比前期預測上調3.5億蒲式耳;平均單產預計為158.5蒲式耳/英畝。因為農業主產區氣溫偏低,提振了玉米單產潛力。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的一周,美國玉米產區降水量為正常值的110%,平均氣溫比正常值偏低3.2攝氏度,氣象條件對玉米作物生長較為理想。美國農業部公布的玉米優良率為64%,比上周提高1個百分點。
美國玉米期貨價格連續下滑
截至8月7日的一周,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9月玉米合約報收468.25美分/蒲式耳,比上周同期下跌30.75美分/蒲式耳,跌幅6.16%。
該周美國主產區天氣良好,且天氣預報顯示后期還會出現更多的降雨,溫度也適宜,8月份天氣條件整體非常不錯。單產潛力改善,美國玉米有望豐產,壓制了CBOT玉米期貨價格。
美玉米對我國港口報價下降
與此同時,美國玉米對我國港口報價也不斷下降,完稅價格已經跌破1900元/噸。8月8日,美國2號黃玉米9月船期對中國港口FOB報價為208美元/噸,CNF報價為253美元/噸,到港完稅成本為1880元/噸;美國2號黃玉米10月船期對中國港口FOB報價為205美元/噸,CNF報價為250美元/噸,到港完稅成本為1860元/噸,預計將比廣東港口國產玉米價格低500元/噸以上。
各機構下調美玉米價格預估
渣打銀行預計今年三季度CBOT玉米平均價格為5.15美元/蒲式耳,四季度平均價格為4.75美元/蒲式耳,全年平均價格為5.91美元/蒲式耳。而此前渣打銀行曾預計全年玉米平均價格為6.63美元/蒲式耳。
高盛集團稱,未來3~12個月內CBOT玉米平均價格預估下調50美分/蒲式耳,為4.25美元/蒲式耳。該集團還將今年美國玉米單產預測數據從前期的156蒲式耳/英畝上調到了161蒲式耳/英畝。
進口利潤豐厚已經吸引我國進口新季玉米75船,后期隨著CBOT玉米價格下降,我國將繼續增加玉米進口。
湖北玉米遭遇“三重門”
本報特約分析師王瑩
【主要觀點】雖然湖北玉米價格遭遇“三重門”,短期上漲受抑,但因當地春玉米破損率較高,飼料企業用于高檔飼料時應謹慎采購。由于高溫干旱致今年部分地區春玉米產量欠佳,供應量將受到影響,8月下旬至9月中旬仍存在缺口,不能完全依靠本地供應,優質東北玉米價格仍存上漲空間。
5月份以后,伴隨著豬肉價格上漲,養殖戶補欄熱情增加。由于需求增加,7月份東北玉米湖北到站價格經歷連續上漲行情。然而8月初,湖北玉米遭遇“三重門”,價格沒有延續漲勢,出現走弱行情。
一重門:本地春玉米上市供應
7月底8月初,湖北省由南至北開始了春玉米的收獲,近期的持續高溫天氣以及當地降水較少,有利于玉米晾曬,水分下降較快,目前湖北中南部玉米毛糧裝車價格為2320~2350元/噸,水分在14%左右。
目前湖北中南部玉米已經收獲完畢,水分多已降至14%以下,可以用于飼料使用。湖北北部地區春玉米收獲時間在8月10日前后,裝車價格預計將略高于當前中南部玉米。短時間內,本地新作玉米的上市,對東北玉米、華北玉米銷售價格構成一定沖擊,較7月份高點下跌20~30元/噸。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收獲的春玉米多為公路上晾曬,由于公路地表溫度較高,導致玉米顆粒受熱不均勻,普遍存在破損率超標的情況。
另外,公路過往車輛碾壓,是導致破損率超標的又一原因。
二重門:河南糧庫銷售合同糧
近日全國范圍內氣溫持續攀高,不利于玉米過夏存儲,加之春玉米陸續收獲上市,將對當前玉米價格構成抑制,河南貿易商以及糧庫出糧積極性普遍提升,凈糧火車車板價由7月份的高點2400元/噸,回落至當前2340元/噸,跌幅約60元/噸。
另外,河南部分地區少量春玉米已經收獲,正處于晾曬階段,預計近幾日即可上市,這也是糧庫積極出貨的原因之一。目前河南糧庫以及貿易商還未出售的糧源,也多與企業簽訂了銷售合同,代儲保管。
預計飼料企業在新糧大量上市前,缺口不大,并不急于采購,近期價格上漲幅度受限。
三重門:東北玉米需求受沖擊
湖北春玉米數量雖然有限,但是當地夏玉米預計將于9月下旬至10月份收獲,短時間內春玉米的有效供應,直接以其價格優勢,影響了當地企業東北玉米的使用量。
雖然本地產玉米膠質含量較東北玉米低,但是當前到站東北玉米霉變超標的情況較為嚴重,也是飼料企業除了價格以外采購本地春玉米的原因之一。受此影響,普通糧質東北玉米近日到站價格出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