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根廷農業部長諾伯特-伊哈表示,中國健康監管機構正式放行了6萬噸轉基因阿根廷玉米,這批玉米已經開始向內陸目的地運送,將會用于生豬和雞類的飼養。
這并非中國首次進口阿根廷玉米。2010年2月,我國和阿根廷簽訂進口協定,當年10月開始從阿根廷購進玉米,但是迄今為止僅從阿根廷試驗性的采購了少量的玉米。“此次阿根廷首次向中國大批量出口玉米,這意味著中國正尋求減少對美國玉米的依賴,美國玉米出口市場獨攬江山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東方艾格分析師陳長秀告訴本報記者。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費國,近10年來,玉米進口量飛速增長,而進口的玉米幾乎全部來自美國。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首次從全球最大的玉米生產國美國進口玉米150.3萬噸,上年僅進口6900噸,占95.5%。2010~2013年1~4月我國自美國進口的玉米在同期玉米進口量中的占據均超過95%。2011和2012年我國來自美國的玉米占比超過97%。2013年1~4月我國自美國進口玉米144.5萬噸,占同期我國玉米進口總量的99.8%。相比之下,2003~2009年中國從所有國家進口的玉米不足25萬噸。
阿根廷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國,一直是美國玉米的主要市場競爭對手,它給中國提供美國之外的替代選項。“此前有消息稱,我國今年預計將從阿根廷進口共50萬噸玉米,且進口到岸價比美國要低,這對長期統治中國市場的美國玉米出口商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陳長秀說。
不僅如此,我國2012年11月也開始從烏克蘭進口玉米。隨著阿根廷和烏克蘭玉米開始出口到我國,將改變當前玉米進口來源比較單一的局面。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規定,我國還可以從泰國、秘魯及老撾進口玉米用于加工。
至于此次進口玉米對國內市場的影響,玉米分析師徐曉苗認為,我國進口玉米實行配額制,每年720萬噸,此次進口量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對于國產玉米影響較小。
不過,在陳長秀看來,鑒于阿根廷進口玉米到岸價比國內玉米價格低,所以短期內沿海地區飼料企業在心理上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每年我國飼料企業玉米需求量為1000萬噸左右,所以6萬噸的進口量實質影響有限。“無論是進口轉基因玉米或大豆,只是一種循環關系,并不代表只要進口糧價便宜,就可不用計較糧食的轉基因性質。”徐曉苗認為,我們不僅要考慮進口農產品的成本問題,還要考慮到轉基因玉米進來后,加工成產品對國內的食品安全有沒有影響等等許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