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連玉米新季合約在7月走出了過山車行情,月初在國家公布收儲價的刺激之下,快速攀升,用5個交易日走完了沖高行情,但隨后在國家取消農產品(000061,股吧)收儲改為直補傳言、內外價差巨大、深加工消費疲軟、港口庫存長期居高不下等利空的打壓之下,一路下行,至8月中旬低點已經回到7月初上漲時的原點,可謂冰火兩重天,玉米為何在7月能如此迅速的進行多空轉換?后期走勢又將如何?
第一篇.走勢回顧與多空主要分歧
大連玉米新季合約在7月走出了過山車行情,月初在國家公布收儲價的刺激之下,快速攀升,用5個交易日走完了沖高行情,但隨后在國家取消農產品收儲改為直補傳言、內外價差巨大、深加工消費疲軟、港口庫存長期居高不下等利空的打壓之下,一路下行,至8月中旬低點已經回到7月初上漲時的原點,可謂冰火兩重天,玉米為何在7月能如此迅速的進行多空轉換?后期走勢又將如何?
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需要從復雜的基本面因素中,找準影響市場的主要矛盾點,或者說多空雙方主要分歧之所在:
多頭觀點:國家從08年實施收儲政策以來,政策對玉米的支撐一直有效,且今年已經提前公布了提高后的收儲價;
空頭觀點:供需決定一切,國內不缺玉米,且進口窗口已經打開;
我們首先撇開行情,對多空雙方的觀點進行分析,即可撥開迷霧。
第二篇.多方觀點分析
多方觀點方面:多頭最倚重的理由無疑是國家政策的支撐,因為從08年開始收儲以來,國家收儲政策一直對玉米、小麥、稻谷這三大主糧進行了較好的保護,從時間上來看,價格哪怕是在某一時間段低于國儲價格,但是在政策期內無論期現,都是會回到收儲價之上的,目前玉米期貨價格雖然低于收儲之后的理論交割成本,但是從中期來看,盤面還是會回到收儲理論價之上。
以上觀點,其實回顧一下08年實施收儲政策之后的期現走勢,都是成立的,空頭對政策以往的支撐效果想必也拿不出什么理由來反駁,但今年出現了兩點新的因素,一是傳言國家政策的改變,收儲政策由國儲改為直補,二是目前國內外價差巨大,進口會大幅沖擊國內市場,這兩個新因素若真的出現,那政策支撐的有效性無疑會大打折扣,以下就對兩點新要素進行分析。
對于傳言國家政策的改變,收儲政策由國儲改為直補,這個傳言目前出現,有其邏輯上的合理性,因為棉花、白糖、菜油等同樣有收儲政策的品種,目前出現了大麻煩,收儲一方面導致以上品種內外價差巨大,形成了價格上的雙軌制,國儲不僅難以順價銷售,大量庫存堆積且市場價值迅速萎縮,導致國儲面臨巨虧,另一方面同樣由于內外價差的巨大,在進口價大幅低于國內市場價的壓迫之下,國內現貨價格實質上已經長期低于國儲價,國儲政策實施的初衷已經不存在,收儲政策在這三個品種上可以說已經完全失敗,難以再進行下去。政策從收儲轉變為直補,可以說是政策失敗后的無奈。
但是本作物年度,直補有無可能在玉米品種上實施?答案很明確,是否定的,因為今年的收儲價格已經公布,即繼續收儲已經確定,僅僅是時間上和細節上的問題,且收儲政策中最關鍵的因素收儲價格已經公布,此價格將會對市場產生極大的指導意義。至于下一個年度,直補有無可能實施,那另當別論,目前我認為直補在玉米、小麥、水稻這三個品種上進行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不在此贅述,另找機會討論。
第二個因素是進口對市場的沖擊,目前國內外玉米現貨價差巨大,按目前的價差,進口到港之后,進口玉米價格可能在1900元/噸左右,與國內北方港口現貨有500元左右的價差,但關鍵是進口配額。從國家發改委最近兩年公布的玉米進口配額來看,2012年、2013年均是720萬噸,但是因進口利潤問題會影響到玉米的實際進口量,如2012全年因CBOT玉米暴漲,進口窗口大部分時間是關閉的,最終全年進口量只有200余萬噸,目前因價差問題,最近一段時間發放的配額肯定會被用完,但全年不會超過720萬噸,此進口量會對市場產生利空影響(后面分析),不過其量相對于國內2億噸以上的市場容量,比例仍然很小,且進口配額分布在全年,進口不會集中,因此不會從本質上動搖收儲政策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收儲政策對新作玉米的支撐繼續有效的可能性極大。
第三篇.空方觀點分析
我們再來看看空頭的觀點:空頭的依據,是政策終將被市場戰勝,國內供需寬松、進口的沖擊會使玉米收儲政策在今年就失敗,收儲價將不再有效。
市場終將戰勝政策,從棉花等品種的例子來看,無疑是很正確的,個人也十分相信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終究會戰勝政策這只有形之手,但是在政策之手沒有放松或者出現漏洞之前,政策仍能對市場價格造成巨大的影響。
從國內目前的玉米市場來看,其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制,也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市場,應該是介于二者之間的有政策干預的市場經濟制,也就是政策市,政策市的特點就是政策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市場的走勢,能主導市場的大方向,而小的波動由市場決定,這也是目前小麥、玉米、水稻等政策市品種的運行特點。從今年國儲提高玉米收儲價的導向來看,其無疑對價格有穩步上漲的導向的。
另外值得關注的政策是否會失效的問題,也就是是否出現了能導致政策失效的因素。我們反觀棉花、白糖等政策失效的品種,可以直觀的發現,政策方面出現了明顯的漏洞。以棉花為例,發改委2011年發放進口棉配額260萬噸,其中包含89.4萬噸1%關稅內配額以及170.6萬噸滑準稅配額,而2011年全國棉花產量為738萬噸左右,若配額全部用完,進口量為國內產量的35%,很不巧的是,從2011年初開始,因國際棉花持續暴跌,進口利潤至今都十分豐厚,進口棉攜占國內市場的比例巨大、價格優勢巨大這兩個巨大優勢,持續向國儲棉政策發動猛烈沖擊,國儲棉政策崩潰已成必然。
那目前玉米市場出現了這種漏洞嗎?這再次回到了我們之前探討的問題,就是進口問題,之前我們已經探討了進口配額問題,假設全年進口窗口都打開,今年720萬噸的進口量占市場供應量的比例僅在3%左右,即使價格偏差較大,也難對市場產生方向性的影響。另外一個問題是是否可能出現配額外進口仍比國內價格低的問題,目前國內非種用玉米進口普通稅率、最惠國稅率、關稅配額稅率分別為180%、65%、1%,因高關稅壁壘,配額外玉米進口通道幾乎關閉。
綜上所述,在2013年內,玉米仍是政策市的可能性仍然巨大,進口對政策的沖擊將十分有限,空頭所提出的理由不成立的可能性巨大。
第四篇.總結與建議
分析完多空雙方的觀點,再來看看市場走勢,7月份玉米新季合約出現下跌,但是始終沒有看見巨量空頭入場,且價格兩次打到2300附近后,均當日就被迅速拉起,顯示空頭在2300附近無力或者沒有動力繼續向下打壓,而多頭在2300附近開始買入護盤,顯示多空雙方短期對2300一線的支撐有一致的認同。關于最近的下跌,因國產玉米套保空間不再,現貨又保持穩定,是否是進口商套保我們不得而知,但因1401合約對現貨貼水,后期其向現貨回顧是必然。
綜合以上因素,我在目前1401、1405合約的價位(2300-2320),看多,目標位至2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