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8月19日-23日)國內玉米行情整體穩中偏弱震蕩。由于周內廣東港口持續降雨天氣,玉米到貨量受影響,報價略有反彈。截至上周五,廣東蛇口港東北產優質玉米主流成交價在2440-2455元/噸,較上周略漲。而北方地區的遼寧錦州港口收購玉米價格再2280元/噸,平艙價格在2360-2370元/噸,持平。華北地區的山東局部用糧企業收購玉米價格在2310-2400元/噸,較上一周跌10-20元/噸。總的來說,受產地貿易商釋放糧源、玉米進口數量增加、春玉米相繼上市、購銷雙方心態偏空等因素影響,近期多地玉米價格走跌。以下因素打壓周內玉米市場價格:
1、新玉米上貨量增加,持陳糧貿易商出現恐慌性心理
進入8月下旬以后,南方地區(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及江蘇等地)春玉米的上貨量呈現增多狀態,華北部分地區也有少量新玉米開始上市,繼續對陳糧玉米銷售帶來壓力。另外,國儲輪換玉米預期仍然較強,加之今年的高溫天氣,玉米不易存放,近期玉米價格呈現弱勢,持糧貿易商在略顯悲觀的心態下出貨積極性增強,短期內玉米供應還將相對寬松。
2、玉米整體市場需求量不大,繼續壓制其行情
一方面:上周南方高溫干旱天氣持續,所以部分養殖戶豬仔出現零星疫病現象,養殖的疫情風險在逐漸加大,為規避風險養殖戶惜售壓欄心理較前期減弱,出欄意愿相應增強,養殖市場的復蘇仍有待時日,飼用需求量有限,部分飼料企業因前期大量補庫,目前庫存充足。還有一部分飼料企業轉向采購新季進口玉米(四季度進口400萬噸玉米將集中到港,成本僅為2000-2200元/噸)。
另一方面:國內深加工企業在原料成本高企及下游產品銷售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已經維持了兩年的虧損運行,今年情況仍不如去年,行業開工率同比下降1%-2%(估算目前國內玉米淀粉行業開工率約47%,酒精行業開工率38%),由于深加工企業玉米用量不大,制約著其行情。
3、預計今年國內新季玉米豐收,利空玉米市場
雖然東北地區近期迎來大面積降雨,尤其是黑龍江部分受洪水侵襲,受災地塊玉米將面臨產量損失(甚至絕收)。但目前華北及東北地區玉米已進入關鍵生長期,整體長勢良好,近期出現的北澇南旱天氣并不會對玉米產量造成太大影響。如果后期在玉米收獲季節不出現連陰雨或早霜天氣,估計今年玉米單產會達到歷史高位。 后市分析與預測:
玉米現貨利空或出盡,9月好糧斷檔價格或現反彈
結合當前現貨走勢、臨儲收購成本和拍賣意義進行市場分析,在現貨反彈前,臨儲拍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
拍賣玉米的主要意義是平衡市場供給和抑制價格過快上漲,維護價格穩定。但當前玉米市場正處下跌趨勢中,以港口為例,現北港平艙價和廣東港成交價分別較去年同期低110元/噸和150元/噸,蛇口去年2620元/噸的成交價并未觸發拍賣,今年在弱市行情下啟動拍賣的可能性較小,且意義也不大。從臨儲收購成本推算,與當前現貨價格已經出現脫軌,只有在北方平艙價2400-2450元/噸和廣東2500-2550元/噸的情況下,才會形成順價拍賣,同時南北也會形成南北港口價格的頂部。
另外,加工企業前期簽訂低價小麥數量有限,進入8月份多數企業已經消耗完畢,僅少數企業可維持到8月中旬,后期需求仍將轉向玉米。影響市場心態的進口玉米將主要于10月份以后靠港,9月份到貨量并不多,在此期間,國內糧源仍是供應市場的主力軍。
需求回暖跡象加快,舊作玉米剛性需求仍存
8月份以后天氣轉涼、雙節臨近,蛋白需求增加,有助于養殖業復蘇。近期,豬價漲速加快,養殖利潤持續好轉,自繁自養利潤空間已經擴大至80-100元/頭,豬糧也在不斷回升,養殖戶積極補欄,仔豬存欄量增加,對后期東北優質玉米需求呈現剛性。
從飼料廠備庫情況來看,部分大型飼料廠已備有30-40天的玉米庫存,這其中包含產地合同糧,因此與產地剩余糧源存在重復數。而中型飼料廠庫存多為20天左右,小型飼料廠庫存維持在7-15天,因此未來中小型飼料廠未來對舊作玉米仍存在30-45天的需求。
集中出庫透支后期供應,支撐后期糧價反彈
產地貿易商在8月出盡存糧意愿較強,極易透支后期供應能力,形成短暫缺口,推升糧價反彈。若拍賣不能進行,則市場供應仍需轉向貿易環節,雖然當前市場供應顯示充足,但多為心態影響導致集中出糧,這種現象或透支后期市場的供應能力。當前市場剩余玉米中,優質玉米占比極少,這都將為9、10月份糧價反彈形成鋪墊,并非少量春玉米便可逆轉的。由此預計,8月中旬以后市場糧源消耗有所加快,月底價格或有小幅反彈,9月價格將表現堅挺上行走勢,但其漲幅仍將受小麥價格和臨儲拍賣成本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