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獨家視點 » 正文

“十連增”后糧食安全可否高枕無憂?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12-09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0193.5萬噸,比上年增長2.1%。這意味著,我國糧食在高起點上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十連增”。

  然而,這一年來,糧食生產并非一帆風順。

  在“南旱北澇”等多重不利因素威脅下,糧食生產是如何實現“十連增”的?“十連增”對我國糧食供給和進出口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未來,我們又該如何保障糧食產量可持續增長?在國新辦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十連增”是如何實現的?

  今年,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地區特別是東北有關省份發生了嚴重的澇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糧食實現了沉甸甸的“十連增”,同時產量跨上了一個新的千億斤的臺階。

  “這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也是一個高點,這個高點是在成本漲、災情重的情況下取得的,可以說來之不易。”韓長賦說。

  韓長賦指出,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三條:政策有力、防災有效、指導到位。

  政策是農業生產一個最有效的指揮棒,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為了穩定夏糧生產,國家在去年將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每斤提高了1毛錢,這對穩定小麥面積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韓長賦說,針對災害多發的形勢,中央財政安排了40億元的補助資金,比如支持小麥的“一噴三防”,支持北方和南方水稻主產區綜合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風、防早霜,支持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減少了災害的影響。

  “一定程度上說,減災就是增產。”據韓長賦介紹,今年以來,農業部門及時完善了防災減災預案,并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品種、分災情的技術減災方案,先后派出了68個工作組和專家組深入災區開展指導,全力推進農業科技抗災。

  一年來,在關鍵農時季節,農業部門先后組織制定和下發了20個技術指導意見,指導農民有針對性地防災減災。此外,農業技術人員還進村入戶,蹲點包片,指導農民因時因地因苗來進行田間管理。

  “十連增”后為何還進口?

  雖然我國糧食實現了連年增產,但我國目前仍在從東南亞等一些國家進口糧食。與此同時,我國糧食的進口量也在持續增加。

  未來,我國糧食供給面臨怎樣的形勢?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指出,我國目前整個糧食供給形勢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從糧食庫存消費比看,有的品種如小麥已達到60%到70%,一般的品種在40%到50%,而國際上要求的最低安全標準是17%到18%。

  然而,為何當前糧食進口量卻仍在持續增長呢?

  “糧食進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增產的幅度還不能夠完全滿足消費剛性增長的幅度。”韓長賦說,大家知道,我們的人口在絕對增長,城市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加上農產品加工的因素都增加了需求。

  韓長賦分析說,從貿易角度講,糧食進口量增加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糧食還需要一些品種調劑,比如小麥我們是充足的,庫存也比較豐富,但是我們要進口面包粉;二是價格因素,國際上一定的時段糧食價格比國內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進口。

  “但我們進口的總量并不多,去年谷物進口也就200多億斤,占總產量的比例很小,今年1月至9月進口的數量也是下降的。”韓長賦說。

  未來增產是否可持續?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糧食“十連增”后,人們更加關注,我國糧食安全是否已經高枕無憂?

  對此,有觀點指出,我國糧食雖然實現了“十連增”,但是糧食的增產部分是過度消耗農業資源的結果,這樣的增產是不可持續的。

  事實上,對于我國糧食安全的爭議和擔憂近年來一直沒有停止。

  韓長賦承認,糧食實現“十連增”表明我國農產品供給充足,市場總體穩定,但要素資源確實繃得很緊,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特別是,當前“農村空心化”“土地城鎮化”的現實讓未來糧食增產面臨諸多挑戰。現實面前,我們不禁要問,實現連續增產后,糧食增產的空間還有嗎?

  專家指出,未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確保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韓長賦認為,要保障糧食安全一是要有地,也就是要保護耕地,同時建設高標準農田;二是要有水,要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技術;三是要加強環境農業保護,包括減少面源污染,推廣節本增效技術,科學使用化肥,減少農藥使用,推進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糞便的資源化利用等。

  同時,韓長賦還提醒,保障糧食安全,既離不開耕地保護、政策支持、科技支撐,也離不開農村改革,農業經營體制創新。

  日前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進行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