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北臨儲玉米收購范圍不斷擴大,農戶余糧水平下降,有關東北玉米糧質的問題也逐步呈現,在國儲將收購霉變標準放寬至5%以內、吉林省儲將霉變標準放寬至10%以內之后,一些地區臨儲收購進度因糧質問題而有所放慢。同時,北方港口優質玉米供應比例下降,也開始推動當地糧價小幅上揚。
加工企業采購需求逐步下降
1月上旬,東北產區臨儲玉米收購如期推進,但黑龍江東部等地因玉米整體品質較差以及糧庫倉容問題導致收購節奏放緩;華北產區玉米上市進度則因市場需求整體疲弱而受限。
據了解,隨著春節假期日益臨近,東北部分深加工企業采購需求同步下降,節前備貨基本接近尾聲,個別企業已經停收。同時,其下游產品玉米淀粉及酒精廠家庫存增加,迫使今年1月起部分深加工企業玉米掛牌收購價格逐步下調,幅度在10~30元/噸不等。降價之后,深加工企業總體收購量較為理想。
北方港口優質玉米供應緊俏
目前,正值東北產區節前賣糧小高峰時期,北方港口玉米收購量較高,但優質玉米供應緊俏,尤其是東北部分產區降雪過后氣溫下降較緩,導致玉米霉變率較高,優質玉米價格水漲船高。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北糧南運補貼政策執行1個多月以后,目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購主體基本為有政策優勢的大型央企。預計在補貼政策結束之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購“國進民退”格局將逐步顯現。
國際玉米市場價格先抑后揚
近日,在龐大供應預期之下,國際市場玉米價格一度跌至3年多來的最低水平4.08美元/蒲式耳,這是自2010年8月26日以來的最低水平,但1月10日在美國農業部出乎意料地大幅調低產量后強勁反彈。截至1月13日,CBOT玉米期貨3月合約價格為4.32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幣1038元/噸),周環比上漲2.1%;
3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FOB價格為200.6美元/噸,折合人民幣1224元/噸,周環比上漲1.8%;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880元/噸,上漲1.3%,比去年同期跌761元/噸,跌幅29%。
當前國際玉米市場的最大亮點就是美國農業部發布的2013年最終產量報告。在這份報告里,美國農業部出人意料地調低了美國玉米產量。
預計2013/2014年度美國玉米產量為3.5372億噸,比2013年12月預計數調減161萬噸,這一消息給市場帶來利好提振,玉米價格應聲上漲。
此外,本周我國一些買家已經恢復從美國進口酒糟粕。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沒有跡象顯示我國也放寬了對美國轉基因玉米的進口檢查。
節前國內玉米難見明顯“升”機
在今冬明春東北玉米上市高峰期間,臨儲政策能夠為玉米市場托底已屬不易,預計節前國內玉米市場難見明顯“漲”機,局部地區低質玉米仍存在降價壓力。畢竟進入1月中旬以后,除卻南方飼料企業可能出現的節前備貨,消費市場難見明顯起色,預計1月份國內飼料銷量環比下滑幅度在10%~15%之間。
盡管目前東北玉米收購進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品質差異,但在新糧上市高峰期優質糧源供應不少,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逐步減少,而當前低質玉米價格下行壓力可能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