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府在東北主產區開展收儲、對銷區廠商去東北采購給予運費補貼、加大玉米進口管制等利多影響,大連玉米期貨價格在春節前維持偏強振蕩走勢。但國內玉米供應依舊充裕,下游需求持續低迷,玉米期貨價格在春節后大幅低走,出現技術性破位。后市受制于寬松的供需面,玉米期貨價格有望延續跌勢。
供應充足,市場化收購滯后
雖然去年東北地區遭受罕見澇災,但由于黃淮主產區豐收,加之水災影響范圍小、程度低,2013年我國玉米仍然取得了豐收。據統計,2013年全國玉米總產量約4004億斤,比2012年增加33億斤,增長0.83%。由于政府在東北實施了托市收購,玉米收購進度較快。據統計,截至1月30日,臨儲入庫量已達3688萬噸。預估各地售糧進度如下:遼寧70%左右,吉林60%左右,內蒙古接近65%,黑龍江約50%。但相比之下,黃淮主產區玉米收購進度明顯偏慢,這是因為在2012/2013年度,玉米價格不斷走低,參與玉米收購的商家出現較大虧損,新玉米上市后市場預期仍舊悲觀,貿易商入市積極性受挫,市場參與度整體明顯下降。
港口玉米庫存充足,內外價差大
2013年新玉米上市后,價格比上年同期明顯偏低,吸引貿易商從東北采購運輸到南方銷區銷售。但由于飼料玉米需求低迷,北方和南方港口玉米庫存急劇上升,均達到歷史同期較高水平。據監測,截止到1月底,北方鲅魚圈、北良、錦州、大窯灣四港玉米庫存合計為305萬噸,接近去年年中的歷史最高水平。而廣東港口玉米庫存也在100萬噸左右,為近年最高水平。另外,雖然政府加大了對轉基因玉米的進口監管力度,但巨大的內外盤價差,吸引進口商積極進口。據監測,目前國產玉米和進口玉米完稅價在廣東港口的價差在400元/噸以上。
玉米下游需求依舊難見起色
除了連年豐收對玉米價格造成抑制外,持續不旺的需求也是造成價格趨弱的重要原因。玉米需求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飼料需求,二是深加工需求。飼料需求上,由于最近出現禽流感疫情,禽類遭到大量撲殺,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玉米深加工方面也缺乏亮點,過剩的產能使得深加工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低迷,玉米深加工企業大面積虧損。
從技術上看,玉米期貨價格高位橫盤一個月后,出現放量破位下跌,弱勢較為明顯。操作上可逢反彈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