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本周一,國內南北方港口玉米總庫存高達435萬噸(含進口玉米約43萬噸),再度創出本年度新高。分地區看,東北錦州港、鲅魚港等四港口玉米合計庫存約在310萬噸左右,其中錦州港、鲅魚圈港口庫存均超過100萬噸;廣東蛇口等港口玉米合計庫存為125萬噸(含進口玉米約43萬噸)。
市場人士表示,一方面,南方港口玉米受禽流感疫情影響成交低迷,價格得不到支撐。另一方面,北方港口玉米運到南方后成本價卻高出南方港口主流成交價格近100元/噸,價格倒掛明顯。國內玉米“擁堵”南北方港口之勢愈演愈烈。
“春節前后,國內玉米市場低迷的需求直接造成了南北方港口庫存的大幅攀升。”大連玉米貿易商張吉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禽流感疫情的蔓延重挫了南方飼養業,壓制了市場對玉米的需求,導致港口庫存不斷攀升。據張吉人介紹,當前廣東銷區雞鴨禽料走貨基本停滯,唯一支撐玉米需求的是豬飼料下游消費也開始萎縮,走貨量呈現不斷降低的趨勢。
數據顯示,節前廣東各港口日均走貨量在4萬—5萬噸之間,而昨日盡管當地飼料廠開始入市采購,但由于需求疲弱和產地供應充足,港口提貨速度異常緩慢,日均出貨不足2萬噸。
東北糧食貿易商朱雷告訴記者,近期東北各地仍沉浸在春節氣氛中,農戶售糧緩慢。“隨著月底東北各地春季備耕的到來,農戶售糧進度預計會明顯加快,東北港口壓力屆時將更為明顯。”
昨日,南北方各港口報價穩定,市場呈現有價無市態勢。鲅魚圈港口水分15%玉米主流收購價格為2280元/噸;錦州港水分15%玉米主流收購價格為2290元/噸;廣東港水分15%玉米主流成交價格為2330—2340元/噸。
“當前東北各港口玉米收購價格維持節前水平,但南北方港口價格倒掛現象嚴重,這也是東北玉米大量積壓于北方港口的重要因素。”大連玉米貿易商劉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錦州港2290元/噸的收購價格核算,加上港雜費50元/噸、南北方船運費50元/噸以及南方港雜費45元/噸,到廣東市場的成本在2435元/噸。而廣東玉米主流成交價格僅為2340元/噸,南北方價格倒掛近100元/噸。
市場人士認為,南北方港口價格倒掛的背后支撐為國家去年公布的臨儲玉米收購政策。2013年11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做好2013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中規定,2013年符合條件的關內企業到東北產區按不低于最低收購價或臨時收儲價采購玉米,國家將按140元/噸的標準給予費用補貼。
“國家給予的140元/噸的玉米補貼直接造成了南北方港口的玉米價格倒掛。”朱雷說,在此市場格局下,大量難以獲得補貼的中小型貿易商基本沒有可能再發運玉米至南方,只能轉為臨儲代收。“反過來,南北方港口價格倒掛使貿易商喪失了利潤空間,也必然會造成東北玉米大量沉積于北方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