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麥夏糧收購,無論是貿易商、制粉企業收購,還是儲備企業輪換補庫都較為積極。國家僅在江蘇、安徽、湖北、河南4省啟動收購預案,且收購總量較少。隨著今年南方麥區新麥陸續收獲、部分糧源已零星上市,5月27日湖北開始啟動2014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截至發稿時獲悉,江蘇、安徽、河南三省自5月30日起啟動2014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編者注)
新麥增產市場壓力預期增加
2013年小麥遭遇“倒春寒、爛場雨”的洗禮,尤其是收獲期間的強降雨天氣,造成部分地區小麥產量、質量下降。盡管官方發布的數據為產量增加,但市場對此的認同感不是很高。
今年雖然部分主產區也出現干旱,小麥病蟲害偏重發生,生產過程一波三折,但從當前來看,市場各方對今年夏糧生產形勢的看法較為一致。普遍認為,如果后期無大的災害性天氣,國內小麥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4/2015年度我國小麥產量預計為1.226億噸,比上年提高0.7%。美國農業部5月供需報告預計,中國2014/2015年度小麥產量為1.23億噸,比上一年 度增加200萬噸。
今年以來,小麥市場行情較往年同期偏冷,主要原因是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市場需求低迷、單一,終端承接能力下降。作為需求主體的面粉加工企業,由于面粉銷售不暢,麩皮價格大幅下跌,使得開機率始終維持較低水平,部分小微型企業甚至干脆停機。今年新麥產量預期增加,將使本就供需寬松的小麥市場壓力進一步加大,市場供需的大環境促使各地托市收購預案迅速啟動。
價格疲弱促使托市預案啟動
從年初至今,受供給充足、需求低迷的影響,國內小麥市場行情一直偏弱,現貨價格持續下跌。據監測,河南、河北、山東等主產區小麥價格從3月初至今下跌近0.05元/斤。當前安徽省三等混合小麥收購均價1.185元/斤,湖北市場價格仍在1.18元/斤左右徘徊。由于新小麥水分含量高,雜質含量大,上市價格一般要比陳麥低。
目前南方麥區新小麥已陸續上市,與往年相比,今年新麥水分偏高,大部分新麥水分在15%~20%。從開秤價格看,湖北襄陽地區毛糧收購價為1.10元/斤左右,隨州地區毛糧收購價為1.14元/斤左右;江蘇部分地區新麥糧商田間收購價為1.16元/斤,糧庫掛牌收購價為1.18元/斤;河南信陽、南陽等地只有部分小商販在零星收購,收購價在1.15元/斤左右;安徽少數企業試探性收購價格在1.1元/斤左右。
據了解,今年小麥質量好于上年,雖然開秤價格也高于上年同期,但是大部分地區仍然大大低于最低收購價,為此國家已在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啟動托市收購預案。
相對于南方麥區,北方麥區啟動政策收購可能會困難些。近段時間以來,河北、山東及豫北小麥價格雖也下跌,但與2014年國家小麥最低收 購價比較,仍然處于相對高位。目前河北、山東及豫南地區小麥收購價格為1.265~1.31元/斤,盡管新麥上市要比陳麥低,但實際收購價低于托市價的可能性不大。
心態謹慎市場需要政策引領
2013年小麥夏收期間,各市場主體收購均較積極。集中收購結束后,由于小麥市場需求低迷,價格基本弱勢運行,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來,主產區小麥價格一降再降。由于一些持糧待沽的貿易商決策失誤,艱難度日,叫苦不迭。
當前有關市場人士認為,受宏觀大環境的制約,小麥市場供需格局復雜,小麥貿易機會或許不多,因此,今年夏糧小麥收購主體雖仍會多元,但收購心態或將會保持謹慎。
2013年新麥上市初期,各市場主體收購相對謹慎,收購價格普遍低于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今年5月中旬以來,由于南方部分麥收區大部有較強降雨過程,對小麥晾曬不利,造成新小麥水分較高,收獲難度較大。
據了解,當前已上市地區新麥外運數量很小,貿易商比較重視收集市場信息和了解小麥產量及質量,觀望心態較強,新麥市場還沒有出現大規模收購的跡象。鑒于此,國家非常及時地陸續啟動了4省托市收購,其目 的就是借此引領市場走勢,維護售糧者的利益。
庫存偏低臨儲需要增補糧源
2013年國家僅在江蘇、安徽、湖北、河南4省啟動收購預案,收購總量較少,僅為800多萬噸,占整體收購量的14.68%。當前看,河北、山東已早無臨儲小麥投放,河南、江蘇基本投放完畢,安徽、湖北目前尚有部分托市小麥庫存,但質量普遍不高。
可以說,目前國家臨儲小麥庫存已降至歷史低點。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一直為政府調控小麥市場價格的重要手段,鑒于臨儲小麥庫存大幅減少的現實,國家有必要適當增加政策性小麥庫存糧源。
今年國家小麥收購預案雖然較上年做了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但中儲糧系統繼續承擔小麥托市執行主體的地位變化不大。國家決定2014年夏糧收購仍由中儲糧作為收購執行主體進行統貸統還,目的還是繼續發揮中儲糧在國家糧食收購中的主力軍作用。
作為托市政策執行主體,目前中儲糧總公司對夏糧收購已作出全面部署。隨著湖北、江蘇、安徽、河南4省托市收購預案的陸續啟動,筆者預計,今年主產區托市收購數量將會較上年增加,政策收購仍將是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