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春8月12日電 (記者劉文波) 記者從吉林省氣象局獲悉: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目前吉林省多個產糧大縣干旱嚴重,其中長嶺、農安、公主嶺等10個產糧大縣降水量創1951年以來最少,部分地塊甚至絕收。
吉林省氣象臺的數據顯示,7月1日至今,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13.1毫米,較常年同期少48%,居歷史同期少雨第二位。目前吉林全省旱田受旱面積達629萬畝,其中白城、松原、四平等糧食主產區處于中度和重度干旱。預計未來10天,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0毫米左右,比常年同期42.4毫米明顯偏少,干旱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干旱程度繼續加重。目前吉林省正加強旱情監測預報預警,同時各地通過啟用抗旱井、開展人工降雨等方式抓緊抗旱。
事實+多地大旱 糧食生產面臨挑戰
除了吉林正遭遇大旱,我國中原的糧食大省河南大部也迎來大范圍干旱,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已經超過2300萬畝。
不斷擴張的“干旱地圖”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挑戰。農業專家介紹,旱情期間,我國黃淮、華北、西北大部分玉米處于喇叭口期,水稻處于孕穗期,生長發育快,需水量大。目前旱情已造成局部地區作物生長進程受阻。
根據氣象趨勢分析,8月上旬,華北、黃淮、江漢等旱區繼續呈現多高溫少雨天氣,干旱不利于夏玉米、棉花等秋作物生長發育,秋作物產量或將因此出現減產,而秋作物減產也將推動對小麥需求上升。
另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國累計進口谷物和谷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激增80.7%,引發糧食安全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