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華北、東北等產區干旱影響,前段時間國內玉米(2358, -3.00, -0.13%)價格持續走高,一向波動有限的連玉米1501合約也從7月中旬的2300元/噸左右漲到8月中旬的2400以上,漲幅超過5%。近期隨著新季玉米上市,供應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價格有高位走弱的跡象。新年度玉米產量尚不確定,減產預期的背景下華北及東北新玉米上市之后,玉米價格如何運行值得關注。
1、旱情對我國玉米總產影響或有限
今夏,我國玉米主產區華北、東北甚至西北地區均遭遇不同程度旱情。華北地區旱情從6月下旬開始,該地區降水量較正常年份偏少,其中黃淮大部、華北東部、山西中南部、甘肅東部以及湖北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兩成左右,尤以河南旱情最為嚴重。河南南部地區一方面因山地、半丘陵地形灌溉困難,另一方面降水偏少5成以上,因此受旱情況最為嚴重。進入7月之后,東北西部、南部以及內蒙古中部地區旱情有所蔓延,而華北、東北為我國玉米兩大主產區,旱情是否會造成新玉米大面積減產,從而推升新玉米價格備受市場關注。
隨著七月中下旬華北黃淮地區多次降水,華北黃淮地區旱情基本得到控制,但部分重災區出現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已經無法避免,因此華北產區新玉米出現減產已成定局。據市場調研,河南、陜西等地雖然為重災區,但河南南部由于玉米種植分散,且多為山地地形,而陜西本身產量占全國比重較小,預計華北地區新玉米減產500-600萬噸,其中河南300萬噸,對我國整體產量影響并不明顯。
東北旱情主要發生在遼寧西部、內蒙古中部、吉林西部等產區,在八月份持續發展,不過八月中旬之后陸續幾次降水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壤墑情有所好轉。由于八月份正值東北春玉米灌漿期,因此部分受旱地區由于玉米灌漿不及時,出現了籽粒偏小、棒短小、瞎尖、生蟲等現象,個別地區存在減產50%以上的風險。但總體而言,以上重旱區占相應省份種植比例并不大,預計新年度吉林、遼寧兩省份新玉米共減產350萬噸,其中吉林100萬噸,遼寧250萬噸。而據市場調研,2014年全國玉米播種總面積月3793萬公頃,受災面積有限;黑龍江今年玉米播種面積同比提升7%左右,因此預計新年度東北玉米,乃至全國玉米產量仍將維持相對豐產的局面。
2、新季玉米逐步上市,供應緊張局面緩解
南方春玉米率先上市,價格較往年偏高。從八月初開始,西南地區春玉米上市,之后湖南、湖北、江蘇等地新玉米也陸續收割上市。南方多省份均有新玉米流通,新玉米報價相對混雜。2014年南方新玉米開秤價格在2400-2600元/噸不等(水分偏大潮糧價格低于此價位),其中廣西新玉米開秤價格約為2400元/噸,四川、湖北、湖南分別為2420、2480、2500元/噸,江蘇地區新玉米價格偏高,為2600元/噸。南方新玉米上市,并未對當地整體價格形成明顯限制,反而與普通等級玉米報價相差懸殊。一方面是因為南方產玉米因種植分散、土壤肥力不足、生長周期短、質量一般等難以替代優質豬料玉米;另一方面在國內玉米價格整體高位運行的情況下,農戶惜售情緒較往年同期也相對較高,因此造成今年南方市場新玉米整體開秤價格較往年同期偏強50-120元/噸,個別省份在200元/噸以上。
華北新玉米規模上市在即,成為影響近期價格的重要因素。9月初,華北部分地區有少量新玉米上市,但規模上市需在9月中旬之后;東北玉米規模上市預計在10月份之后。據調研,陜西渭南當地新玉米收購價格為2500元/噸(20%水分毛糧),河南濮陽一帶新玉米收購價格在2600-2620元/區間(17%左右水分),相對偏高。當前華北產區新玉米尚未大量上市,華北地區用糧缺口仍然存在一段時間,但在后期供應改善的心理預期下,市場價格趨跌。近日華北地區玉米收購企業持續下調廠門掛牌價格即可表明心態。
3拋儲:短期仍將持續,成交率或持續走低
今年東北臨儲玉米開拍以來,黑、吉、遼、內蒙四省區保持每周一次的投放頻率(僅遼寧8月20日當周暫停一周)。總體而言,自臨儲玉米開拍以來,國家以“順價原則拍賣、側重東北、優先拍賣陳糧及偏遠庫點糧源”為主要政策指向,內蒙古、吉林、遼寧三省份率先完成2012年臨儲玉米投放工作,并于8月份開始投放2013年臨儲糧源,與之相比黑龍江省拍賣進度則相對滯后。
按照國家臨儲拍賣計劃,2014年臨儲玉米工作將持續到十月份東北新玉米上市之前,加之目前國家臨儲庫存壓力依舊較高,與此同時面臨新年度東北三省一區臨儲玉米收購任務,因此在新糧上市之前臨儲玉米無疑仍將延續“側重東北”的主旨思想。與此同時,中儲糧計劃在11月底之前通過跨省移庫、品種串換、新建倉容等方式為東北地區臨儲騰出3000萬噸庫容。
未來一段時間臨儲拍賣側重東北格局不改,但成交將維持偏低水平。受華北等地夏玉米收獲在望影響,目前華北黃淮等地玉米價格一出現季節性回落局面,而華北大多數用糧企業現已將目光鎖定在本地新玉米上面,即便前期河南等地干旱較為嚴重,但減產量并未超過之前市場預期的10%水平,因此九月中旬隨著華北黃淮地區夏玉米的大量上市,市場關注點也將向新玉米轉移。隨著近期東北地區運費的上漲,以及華北地區玉米價格的回落,目前運作臨儲玉米的貿易利潤持續遞減,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負盈余情況,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后期貿易人士參拍臨儲玉米的熱情將持續降溫。
4、USDA供需報告:全球玉米豐產,整體供應充裕
據美國農業部最新9月供需報告,美國玉米單產上調至171.7蒲式耳/英畝,高于8月預估值167.4蒲式耳/英畝和平均預估值170.7蒲式耳/英畝。總產上調至143.95億蒲式耳,高于8月預估值140.32億蒲式耳和平均預估值142.88億蒲式耳。單產和總產預估值均為歷史最高值。盡管美國玉米出口量、飼用及乙醇生產用量也相應增加,預期需求量將創紀錄,但是需求量年比增幅僅為500萬蒲式耳,遠低于供應量增幅。由此預計美國玉米年終庫存量仍將達到20.02億蒲式耳,高于上月預估值18.08億蒲式耳,為2005/2006年度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華北和東北主產區夏季持續干旱導致中國玉米產量預估值下調500萬噸,阿根廷及黑海產區產量亦下調,但美國豐產抵消這些國家的減產,全球供應量增幅仍大于消費量增幅,最終年終庫存量再次上調210萬噸,達到1.899億噸,為2000/2001年度以來的最高水平。總體上,全球玉米供應充裕格局仍將延續。
綜上而言,今年雖然局部地區玉米產量會受旱情影響,整體影響或有限,全國乃至全球豐產預期較高,國內關注東北及華北兩大主產區新作產量情況。在新季玉米即將規模上市環境下,供應緊張局面較前期緩和,玉米價格整體趨跌。在期貨市場上,連玉米主力1501合約可擇機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