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來,玉米價格結束前期漲勢,轉而震蕩下行。隨著新糧開始上市,雖然前期天氣干旱造成了部分減產,但是全球及國內玉米供應整體寬松,拋儲玉米成交下降,養殖行業尚未好轉,下游需求較為清淡,預計玉米后市將以弱勢震蕩為主。
由于入夏之后東北及華北部分地區干旱,新年度玉米產量出現一定程度減產。但減產地區相對有限。中國糧食智囊機構9月11日稱,由于天氣干旱,2014年中國玉米產量可能比上年減少2.2%,這將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下滑。國家糧油信息中心(CNGOIC)最新的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玉米產量預期為2.138億噸,比上月的預測值調低了850萬噸,原因在于東北三省天氣干旱導致玉米產量受損。而近期冷空氣繼續影響我國北方地區,黑龍江北部、內蒙古北部局地氣溫在0℃以下,但由于產區目前玉米已經完熟并且正在收割期,因此對玉米并無較大影響。因此今年玉米產量仍將接近歷史次高紀錄,同時由于玉米減產適逢國內玉米庫存位于歷史高點,對整體供需影響相對有限。
9月中旬,北方新季玉米收獲范圍開始擴大。隨著華北及西北部分地區早春玉米供應量陸續增多,且9月底,新季夏玉米開始收割上市,玉米大規模上市臨近,明顯對市場心態形成較大沖擊。銷區目前整體處于價格高位弱勢震蕩,購銷環境清淡。市場糧源供給仍然以東北玉米為主,當地春玉米和跨省移庫糧為輔,對于產區玉米的關注更多表現為觀望。雖然企業現都將陸續進入補庫期,但是整體購銷活動仍然較平淡。主要因節后產區玉米將進入大批量上市環節,企業為了規避高價糧的成交,謹慎態度濃厚。再加上,因前期東北臨儲玉米大量進入華北市場,大部分企業庫存充足,因此,產區貿易商及企業采購心態顯現謹慎,也看空玉米后期走勢,壓制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快速回落,其中,山東地區累計跌幅最大。
另一方面,由于新玉米的上市,國儲拋儲玉米吸引力明顯下降。9月以來各地區臨儲玉米成交率不斷下滑,其中遼寧、吉林和內蒙古臨儲玉米成交率分別從月初的81%、51%和66%下降至本周的20%、26%和19%。用糧企業觀望情緒濃厚,采購臨儲玉米積極性下降。目前政府持有的玉米庫存仍超過6000萬噸。5月份以來,中國政府通過每周的競價交易會,銷售了近2700萬噸玉米,但是低于計劃銷售量。
總體來看,國家臨儲玉米仍在有計劃地投放,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短期內除了將在國儲玉米拍賣的節奏下穩定運行外,還將受到新季玉米上市的影響。新玉米上市,用糧企業觀望情緒濃厚,采購臨儲玉米積極性下降,而目前我國臨儲玉米庫存依然偏高,加上今年全國乃至全球玉米豐產預期強烈,玉米供應壓力較大,預計后市玉米市場價格整體將延續下跌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