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產影響不大,玉米供給整體寬松,市場提前消化、政策細節也難出左右,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對下游深加工及飼料養殖行業消費情況的關注。目前產地加工企業緩慢的采購節奏及銷區飼企拿貨不積極,已經明顯領降當地的玉米價格。
供給寬松局面并未改變
跟蹤數據顯示,2014/2015年度新季玉米全國總產為20119萬噸,較2013/2014年度減產321.1萬噸,減幅為1.6%。其中,東北四省區同比減產1.1%,華北地區同比減產2.2%,西北地區減產3.6%,但主產區黑龍江、山東、河北等地增產幅度明顯,且上述區域在全國玉米總產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受玉米拔節抽穗期旱情影響而減產的遼西及河南南部地區,其產量所占比重及供給影響范圍都相對有限。
同時,國家臨儲玉米暫停拍賣,且據市場反映,已拍賣糧源中或有500萬~700萬噸因糧質等問題出現違約未正常出庫,所以預計當前臨儲玉米庫存余量仍有約7500萬噸,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大庫存”壓力仍存。整體來看,國內玉米供給寬松的局面并未明顯改變。
新玉米年度開啟初期,市場對旱情導致供給偏緊的擔憂已一步步被市場消化或推翻,經過實地調研考察,國內不少研究機構對2014/2015年度新季玉米定產也由“減產”逐步轉向“平年略歉”,甚至出現“平年略豐”等論調。
下游產品價格持續弱行
盡管原料成本降低有利企業盈利,但淀粉等下游產品價格持續弱行,尤其是產地仍處玉米集中上量期,糧源供給充足致多數企業集中備貨意愿不高,當前深加工企業開工率同比依然偏低,吸納糧源也較為有限,庫存水平整體不高。
禽類養殖后市不明,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不高。同時,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偏低,將直接影響占比85%左右的全國飼料銷量。而飼料玉米消費占國內玉米消費總量67%左右,作為最主要的飼料原料,玉米的需求無疑將受到較大程度拖累。
在當前同比偏低的深加工企業開工率及畜禽存欄直接影響玉米原料消費的同時,終端消費能力及國內外宏觀政治經濟環境仍是左右未來下游消費的關鍵因素。
終端消費刺激、淘汰落后產能及產業優化升級等影響,將對中長期下游產品價格產生直接關聯,而企業的盈利及運營狀況也會隨之調整,最終影響上游玉米原料的購銷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