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光譜商品公司分析師路易斯·嘉特納女士撰文稱,美國小麥市場目前漲跌方向不明,因為基本面的多空因素交織,導致小麥市場走勢更為復雜。
上周有報道稱又有一船飼料小麥進口到美國,供應商來自法國,這也是12年來首次法國對美大批出口小麥。法國今年收獲季節天氣不利,導致劣質小麥比例增長,因此通過積極削價來吸引買家。美國天氣給小麥市場帶來一些上漲動力,因為寒冷天氣可能造成一些小麥作物被凍死,但是具體受損程度暫時還無法得知。
目前南美天氣更令人擔憂。巴西和阿根廷小麥作物已經成熟,但是多雨天氣已經造成質量嚴重受損。來自巴西的報道稱,南里奧格蘭德州的小麥作物受災嚴重。目前小麥收割工作完成75%,損失可能高達30%到60%。通常情況下,巴西可能轉向阿根廷尋購小麥,彌補國內產量損失,但是近幾年這么做也不容易。正常年份里阿根廷都一定能夠確保產量能滿足巴西的進口需求,而今年阿根廷也出現降雨/質量問題,出口規模預計只有200萬噸,不足以滿足巴西的進口需求。令情況更為復雜的是,上周阿根廷政府宣布將實施按比例分配出口許可證的政策。簡單來說,阿根廷政府只是想放慢小麥出口,更好評估國內小麥產量,制粉小麥供應以及出口將會大幅減少。嘉特納稱,巴西也一直在進口美國小麥,但同時也在等待觀察阿根廷的小麥質量如何。眼下巴西買家顯然更有動力訂購北美船貨,這意味著美國的硬紅冬小麥生意來了。
經過數月的下跌后,過去一周堪薩斯城期貨交易所(KCBT)的硬紅冬小麥市場最終上漲。有趣的是,盡管KCBT硬紅冬小麥一直相對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軟紅冬小麥市場下跌,但是過去一周里,KCBT走勢要強于CBOT小麥,這可能在于商品基金空頭回補和/或中西部和黑海地區的天氣令人擔憂。無論哪方面的原因,基本面形勢更多有利于KCBT硬紅冬小麥而不是CBOT軟紅冬小麥。
本周埃及又購進一船小麥,產地是法國。法國小麥報價最低,其次是黑海小麥。美國無力在埃及小麥市場上競爭,美元匯率創新高,對美國小麥出口沒有任何的幫助。美國小麥出口銷售量仍符合五年平均進度,但是考慮到美元匯率飆升,澳大利亞小麥即將收獲上市,美國的小麥出口銷售可能進一步放慢,盡管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可能小幅減少。
從技術面來看,小麥市場形勢有點暗淡,呈現牛皮寬幅振蕩態勢。夏季交易區間的底部仍是阻力位,尤其是CBOT軟紅冬小麥價格突破該阻力位后又迅速回落。隨著節日季到來,小麥價格12月和1月初通常會下跌,因為屆時農戶的銷售量將會提高。
嘉特納指出,盡管從長遠來看小麥市場具備很強的上漲潛力,因為全球小麥產量問題不斷,但是近期小麥市場必須突破阻力位,或者進入新年后小麥價格可能振蕩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