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豐產帶動東北玉米在質量和產量上獲得整體抬升,市場樂觀估計今年優質玉米供應量將較去年增加,但是自收獲期以來,東北氣溫始終偏高,玉米質量問題開始暴露,霉變現象增多,其中作為優質玉米主產區的吉林省目前霉變現象相對突出。近期東北多地降雨降雪,為質量再添變數。霉變問題的提早暴露希望引起市場注意。
一、氣溫偏高需求不暢優質玉米質量起變化
今年遼寧玉米受干旱影響質量和產量均有下降;吉林省整體較去年變化不大,主流容重在690-720g/L;黑龍江迎來大豐收,685g/L以上二等玉米數量明顯增加,部分地區玉米容重由去年的630-680g/L提升至今年的660-700g/L。因生長期降水少,東北玉米收獲后霉變均可控制在2%以內。
雖然上市初期低霉變和高容重為今年東北糧質開了個好頭,但是收獲期過后,東北氣溫持續處于偏高水平,糧源保管難度加大,多地開始有霉變現象發生,就目前來看,吉林省問題最為突出。
在東北地區,吉林農戶保管條件相對較好,玉米發生大規模質量問題的現象并不多見,即使霉變超標,也多發生在來年立春溫度回升之后,年前霉變率多可控制在2%以內。而今年,受氣溫偏高和其他因素影響,質量問題提早出現,目前吉林省霉變率4-5%玉米不在少數,嚴重可達7-10%。分區域來看,通化等吉林東南部地區最為嚴重,身處黃金玉米帶的長春、四平、遼源地區霉變3-5%的玉米數量也在增加。目前除地趴糧超標外,部分上了簍子的玉米也“中招”出現浮酶,增加后期變質風險。
二、今年吉林玉米霉變形成原因
第一,高溫天氣是罪魁禍首。玉米收獲后氣溫持續偏高,地趴糧不易保管、簍子玉米通風不暢,引發霉變;
第二,深加工庫存充裕,潮糧收購能力降低。以往,新糧上市初期,深加工企業將展開補庫活動,有助于周邊潮糧消化。而目前,受之前深加工補貼政策影響,東北加工企業玉米原料庫存充裕,部分可用至年底,對新季潮糧的收購能力下降;
第三,缺乏價格優勢,貿易商心態謹慎。新糧上市以來,在銷區市場華北玉米更具價格優勢,導致東北糧出貨速度緩慢,外流受阻。在東北區域內,吉林玉米也處于比較尷尬的角色,近幾年在本地深加工帶動下,吉林糧與遼寧糧價差縮小,因此上市初期,有運距優勢的遼寧玉米更容易外流。與黑龍江相比,吉林糧價又明顯偏高,決定了兩地貿易商的不同心態,目前黑龍江玉米出庫價在2060-2160元/噸之間,吉林省玉米出庫區間在2200-2230元/噸之間。此前,市場預計今年臨儲仍將繼續收購,且價格會執行去年的收儲價格,經過比對,黑龍江玉米與去年臨儲價差較大,因此黑龍江省參與囤貨、賭政策的貿易商數量較多,而吉林省貿易商則考慮本地糧價偏高,心態更加謹慎,多以隨收隨走為主。
今年造成吉林玉米霉變突出的原因除氣溫偏高外,需求不給力和中間環節態度謹慎也為主要推手。
三、霉變對后期市場的影響
10月份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估2014/2015年吉林省玉米產量為2680萬噸,占東北玉米總產的28.3%,占全國玉米總產12%,若霉變在后期加重,一方面會減少后期優質玉米供應,另一方面,玉米不易存儲將促使農戶提前售糧,導致前期供應集中,就算臨儲后期啟動收購,初期對玉米質量要求也會相對嚴格,因此,霉變加重或許會使糧價形成“先抑后揚”的走勢。
目前除吉林玉米外,內蒙古、遼寧和黑龍江玉米霉變現象也露出苗頭,后期需重點關注黑龍江,因近兩年該省玉米質量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是因為黑龍江存在玉米產量大、農戶存儲設施差的弊端,另一方面是受貿易商收購熱情不高和糧源外流速度慢影響。10月份國家糧油信息預估2014/2015年黑龍江玉米產量在3600萬噸左右,占東北玉米總產的38.1%,若黑龍江玉米在后期爆發質量問題,則會威脅東北優質玉米后期的整體供應。
今年華北玉米毒素問題突出,未來市場對東北玉米需求呈剛性,目前遼寧省多地售糧進度已經過半,后期黑龍江和吉林糧將成為東北玉米的供應主力軍,因此以上兩省的質量問題值得關注。建議關注東北天氣狀況和后期臨儲收購進度,若臨儲收購速度快將有助于降低農戶保管不善而帶來的質量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