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計劃在11月20日啟動的臨儲政策,至今遲遲未公布,市場翹首以待的同時,東北企業收購再次趨于謹慎,小幅下調收購價格。玉米現貨價格維持震蕩模式,北方港口小幅上漲,南方港口和山東地區價格小幅下跌。
需求方面,養殖需求無亮點可言,明年的豬料需求不容樂觀,但深加工需求可能會隨著行業扭虧為盈而轉好。另外,國外玉米、DDGS、高粱、大麥進口在本年度可能受到阻礙,以及國內飼用小麥量下降,所以國內玉米的飼用替代減少,可能會催生國內玉米需求同比增加,最樂觀的情況下,2014/15年度國內玉米需求可能會同比增加1000萬噸左右。
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2014/15年度國內玉米將會同比增產1000萬噸左右(并非目前市場共識)。從平衡表的角度,假定2014/15年度不再拋儲,經過粗略計算:若2014/15年度玉米臨儲量低于3500萬噸,本年度將出現嚴重的供需過剩局面;如果臨儲量在3500-4500萬噸,本年度全國玉米供需將基本平衡;如果臨儲量超過4500萬噸,2015年5月份之后供需會再度趨于緊張,價格將重演2014年的情形。
市場已有傳言,今年玉米臨儲價格持平于去年,臨儲主體為中儲、中糧、中紡三家,可以外租倉庫,但沒有運費補貼政策。雖然該傳言沒有給多頭帶來任何驚喜,但是政策落定后,仍然帶動了東北產區加工企業的提價搶糧情緒,據了解東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隨著企業提價而小幅上漲,今年東北地區的玉米現貨價格高于去年同期。但隨著新作上市,玉米供應壓力也逐漸在港口庫存的快速上升方面得到體現。今年取消運費補貼政策,將利多華北玉米需求,利空東北玉米需求,對盤面帶來一定的利空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提前炒作了臨儲政策,另外市場對產量普遍觀點是持平略減,而我們認為是增產1000萬噸以上,我們認為在臨儲政策落地之后供給壓力可能會逐漸體現出來。
臨儲數量是決定本年度玉米價格走勢的關鍵中的關鍵,我們認為臨儲量可能存在以下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國家雖然意識到了臨儲的不可持續性問題,但并沒有出臺具體的限制措施,那么以利益為導向的臨儲主體仍將希望收儲量多益善,考慮今年東北增產,本年度臨儲量超過去年也并不稀奇,這種情況下2014/15年度的行情將是年度的行情將是2013/14年度的“修訂版”;第二種情形,國家出臺一些政策限制收儲,如國家出臺一些政策限制收儲,如國家出臺一些政策限制收儲,如限制中儲糧外租倉庫或者將霉變率限制在2%,庫容預計在5000萬噸左右(中糧紡可以收1400萬噸,中儲糧拋2500萬噸,移庫900萬噸,再加上一些新建倉庫),將構成收儲量的上限,這種情況下國內玉米將出現緊平衡,但不會出現2014年的大漲行情;第三種情形,企業和貿易商積極搶糧,致使臨儲主體無糧可收,臨儲量低于3500萬噸,這種情況下2015年5月份之后價格暴跌。
目前如果根據供需過剩做空玉米,應該避開近月合約,而選擇遠月合約。跨月套利可以選擇買1拋5或者買1拋9。如果現貨價格堅挺甚至反彈,那么將支持玉米期貨盤面上進行正套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