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伊利諾斯州立大學農經學家達勒爾·古德撰文稱,盡管2014年美國玉米和大豆收獲已經接近尾聲,但是市場上關于今年玉米和大豆播種面積以及收獲面積的爭議卻仍在進行,原因在于美國全國農業統計局(NASS)11月10日產量報告中的播種面積數據,與美國農場服務局(FSA)11月13日發布的播種面積數據存在顯著差異。古德認為美國玉米播種面積可能還會進一步調低。
NASS的數據是基于對全國農戶抽樣調查的結果,而FSA的數據是基于農戶自己上報的數據。根據FSA的政策要求,參與一些農業項目的農戶需要每年向FSA上報其農田使用情況。這些項目包括直接補貼和反循環補貼項目,以及平均作物營收選擇(ACRE)項目。從政府那里獲得營銷補助貸款以及貸款不足補貼(LDP)的農戶也需要向FSA上報農田使用情況。如果沒有及時準確提交這些使用數據,農戶可能無法全額獲得補貼。FSA每年發布五次播種面積面積數據,分別是8月份,9月份,10月,11月和12月份,農戶可以選擇在這五個月里上報數據。因此在FSA報告發布周期的初期,比如說8月份,NASS與FSA的播種面積數據出現較大差異不足為奇,因為8月份時并非所有應當上報數據的農戶都已上報數據。但是到了11月份兩份數據還有如此大的差異就顯得非同尋常。
NASS在10月份農作物產量報告中將玉米播種面積數據下調75.6萬英畝,在11月份報告中維持該數據不變,仍為9088.5萬英畝。FSA在11月13日的報告中指出,農戶報告稱他們今年種植了8584.2萬英畝玉米,比NASS的數據低504.3萬英畝。FSA將于12月15日發布最新的播種面積數據,并基于農戶的完整報告,在2015年1月份發布最終的播種面積數據。NASS也將在2015年1月12日發布最終的播種面積數據,這將基于12月份大范圍的農業調查以及其他政府數據,主要是FSA的播種面積數據。由于NASS使用FSA的播種面積數據來給出最終的播種面積預測數據,因而從歷史角度來看,兩家機構最終數據的差距相對穩定,遠低于目前高達504.3萬英畝的差距。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FSA的玉米播種面積數據通常低于NASS數據,因為并非所有農戶都參與了需要上報農田使用情況的農業項目。2007年到2013年期間,兩家機構最終播種面積數據的差距范圍在238.1萬英畝到322.1萬英畝,平均為279.8萬英畝。
NASS在10月份農作物產量報告中將大豆播種面積預測數據下調65.5萬英畝,在11月份農作物產量報告中維持該數據不變,仍為8418.4萬英畝。FSA在11月13日的報告中稱,農戶報告稱今年只種植8139.2萬英畝大豆,比NASS的預測少279.2萬英畝。和玉米一樣,兩家機構的最終播種面積差距從歷史角度來看一直相對穩定,遠遠低于目前的279.2萬英畝。從2007年到2013年期間,兩家機構的最終播種面積差距范圍在91.7萬英畝到186.6萬英畝,平均為129.2萬英畝。FSA的播種面積數據占到NASS播種面積數據的97.09%到98.79%,平均為98.24%。
古德稱,盡管目前NASS和FSA的播種面積數據差距很大,但是到12月和1月報告出臺時,兩者的差距將會縮小。但是,差距如何縮小對玉米和大豆價格影響很大。例如去年,玉米播種面積差距縮小的主要原因在于NASS下調了播種面積數據。從9月到11月期間FSA的玉米播種面積數據提高了846,805英畝,從11月到次年1月期間提高76,120英畝。但是從9月到11月期間NASS的玉米播種面積數據下調203.8萬英畝,從11月到次年1月期間提高2.4萬英畝。就大豆而言,兩者差距的縮小在于FAS和NASS都進行了相同的調整,9月到11月期間FSA數據上調了563,912英畝,11月到次年1月期間上調76,120英畝。9月到11月期間NASS將播種面積數據下調685,000英畝,11月到次年1月上調了4萬英畝。
盡管許多人將10月份玉米期貨價格飆升的原因歸結于收獲延后,但是古德認為價格上漲更有可能是因為市場預期NASS最終將會下調玉米收獲面積數據。畢竟收獲延遲并不會導致產量減少,因此應當影響基差而非價格。10月份農作物產量報告已經證實播種面積下滑。FSA的11月份報告顯示玉米面積可能進一步下調。就大豆面積的調整而言,最有可能進行小幅修正,調高或者調低均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