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內政策性糧源庫存數量高企的情況下,國儲小麥競拍主體限制放寬,進一步減少糧源市場流通的阻力,但受制于需求疲軟,國家臨儲小麥成交延續萎縮態勢。麥價在下有支撐、上行無力的情況下,后期將延續區間弱勢震蕩態勢,市場購銷將趨于清淡,區域間因供需差異有所分化。
國內期現價弱勢運行
目前,國內北方主產區冬小麥整體長勢良好,其中一類苗比例為20%,二類苗比例為68%,接近上年同期。近期北方冬麥區氣溫接近常年,利于冬小麥越冬;江漢、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等地氣溫偏低1~2℃,利于抑制前期旺長的冬小麥。
受采購需求進一步放緩拖累,國內小麥市場行情整體穩中偏弱運行,因品質差異及區域間短時供需不一,普通小麥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在10~20元/噸,優普麥價差進一步拉大;優質小麥因糧源稀少、普通麥因量大需軟均呈現“有價無市”格局。
截至2月上中旬,國內主產區面粉加工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為2500~2580元/噸;相比之下,北方麥區中等優質小麥收購價為2860~2920元/噸。
與優質小麥現貨市場價格堅挺相比,國內小麥期貨價格則弱勢下跌。截至2月6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1505合約期價報收于2643元/噸,較1月中下旬的階段性高點下跌77元/噸,跌幅2.83%,其間最高價2720元/噸,最低價2602元/噸。
臨儲麥成交“量跌價穩”
《國家臨時存儲糧食(小麥)競價銷售交易細則》自2月3日起將 參與國家臨儲小麥的競拍主體放寬,糧食購銷企業同樣可參與競拍,國儲小麥競拍限制放寬,意在進一步緩解高庫存。但由于臨近節日,市場主體參與國家臨儲小麥拍賣的積極性不高,國家臨儲小麥成交呈現“量跌價穩”格局。
自1月中下旬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受制于需求乏力,其成交情況冷熱不均,總體清淡,周度成交量已由1月中旬的30.8萬噸下降至22.1萬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其周度成交量保持在72萬~79萬噸。
從周度成交均價來看,國家臨儲麥近三周成交均價在2453.48~2455.71元/噸,基本沒有變化。從不同等級小麥成交情況來看,三等小麥成交情況好于一、二等小麥,凸顯出用糧企業對成本控制極為敏感。
以江蘇地區為例,2月3日江蘇地區2014年產一等白小麥成交率7.87%、二等白小麥成交率32.12%、三等白小麥成交率81.05%;2014年產一等混合麥成交率34.15%、二等混合麥成交率71.07%、三等混合麥成交率88.48%。
截至2月上中旬,國家臨儲小麥(含2014年臨儲小麥)剩余庫存量為2200萬~2300萬噸,主要分布為江蘇地區449.7萬噸,安徽地區649.5萬噸,河南地區975.7萬噸,湖北地區181.8萬噸。
下游需求疲軟是硬傷
由于今年國內面粉市場“節假日效應”大大弱化,使得面粉加工企業在競爭“水深火熱”的面粉市場中生存難度進一步加大,但面粉企業之間經營情況不一,大型面粉企業因其規模化優勢較為明顯,其經營情況明顯好于中小型粉企,部分中小型面粉加工企業較往年提前停工放假。
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小麥粉產量達1.4116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2014年國內工業飼料總產量1.87億噸,同比下降2.6%,國內肉蛋類消費均出現下滑。
國內加工業產能嚴重過剩以及消費需求明顯下降,加劇了行業競爭程度,下游主體備貨意識淡薄,面粉加工業整體處于微利格局,面粉加工企業對面粉價格的變動較為敏感,處于調價上下兩難的局面,大多呈觀望狀態。
據市場反映,春節日益臨近,面粉需求在前期有所改善后保持平穩,麩皮庫存量保持充裕,因下游飼料需求較為清淡,面粉加工企業麩皮銷售情況一般。截至2月上中旬,北京地區特一粉出廠價3200元/噸,杭州地區3360元/噸,廣州地區334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