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東北玉米產區基層售糧進度同比明顯偏快,春節期間大范圍降雪又緊連快速升溫,基層余糧霉變問題或將進一步突出,在看到后市優質糧源緊缺的同時,同樣也不能忽視因臨儲收購進度放緩、入庫困難以及糧源存管困難而加緊出貨的可能。供給增加背景下,因糧質問題及議價能力丟失而拉低成交行情的概率存在。
同時,因為華北地區糧源2014年冬消耗、外流量同比偏大,今春反彈條件較為成熟,節后深加工企業為首的收購價格上調,率先拉開了產區新年調漲序幕,但伴隨廠門到貨量的增加,企業收購價也隨之下調。綜合看來,盡管華北前期價格洼地有所回填,整體貿易購銷層面漲幅有限。
農戶有農歷正月十五之后著手賣糧的習慣,各糧庫陳糧也開始分批輪出,將一定程度緩解市場新糧的供給壓力,提醒關注4月份的關鍵時間點,行情走勢將驗證2014年夏季干旱對華北玉米產量的實質影響及當地糧源的實際消耗情況,一旦穩步上行的市場苗頭急轉,用糧企業也應做好緊急調整計劃,避免遭遇類似去年在6~9月份價格臺階跳漲的被動局面。
當然,小麥及進口低價谷物也在“時刻準備著”,盡管進口到貨受政策影響波動較大,但國內小麥的寬松供給及持續疲弱態勢,著實是用糧企業的一枚“定心丸”。2014年的小麥、玉米價差負值情況集中體現在7月到9月底,其間一度出現玉米價格反比小麥高出150元/噸的情況,除了在6月底之前已做大量備庫的用糧企業,其他有需求的公司不少選擇采購小麥及多渠道獲得進口高粱等途徑降低原料成本,所以除了關注玉米市場行情,多品種配方研究及采購組合,不失為有效鎖定利潤的良方之一。
最為主要的是,當前的下游疲弱需求仍是“短板”,在此限定下的玉米價格整體上行依然困難重重,伴隨后期市場各方參與度提升、購銷活躍度增加,行業調控政策及外在氣象條件也逐步明晰,主導未來行情的各方強弱也將水落石出,所以當前用糧企業不妨且行且看,此番調漲也不宜盲目急追,待震蕩過渡期之后再依實際情況調整購銷計劃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