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國內玉米市場一改節后購銷清淡的格局,東北、華北、南北港口以及南方銷區出現補漲現象,市場購銷趨于活躍。同時,由于我國今年繼續臨儲巨量收購、東北農戶現有存糧不多且質量呈現“兩極”分化,部分河北糧源開始逆流北方港口彌補缺口,對于優質玉米供應前景的憂慮上升,后期優質玉米仍將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深加工企業普遍上調收購價
春節過后,農戶售糧數量較少,主產區玉米深加工企業普遍上調收購價。截至目前,吉林長春大成新產三等玉米掛牌價2170元/噸,與節前持平;松原嘉吉2200元/噸,漲50元/噸;中糧公主嶺2200元/噸,漲70元/噸;四平天成2240元/噸,漲20元/噸;吉林燃料乙醇2180元/噸,漲40元/噸;中糧榆樹2150元/噸,漲30元/噸。中糧肇東2100元/噸,漲50元/噸;青岡龍鳳2170元/噸,漲50元/噸;通遼玉王2240元/噸,持平。山東壽光金玉米2270元/噸,較春節前上漲8元/噸;盛泰藥業2294元/噸,漲14元/噸;英軒酒精2320元/噸,漲10元/噸。
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漲勢凌厲
與天氣一樣,春節過后,南北港口玉米市場也出現一波快速上揚行情,其中3月4日下午廣東口岸散船優質玉米報價羊年首次觸及2500元/噸關口。與去年相比,同為臨儲玉米大量收購支撐,今年廣東港口散船玉米報價進入上行通道“有點早”,與春節前相比,南方散船玉米報價已累計上調80元/噸,達到2500元/噸,而這一點早在春節前如火如荼的臨儲收購影響下已為市場預見。筆者分析認為,今年我國南方市場玉米行情較去年提前啟動,一則與臨儲有關,二則市場已不再懷疑臨儲收購的能力,中間流通庫存較去年有所增加。
東北農戶糧源品質兩極分化
據統計,截至2月28日,東北臨儲玉米收購總量595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110萬噸,5日收購量不足50萬噸,因農戶習慣于農歷正月十五日以后批量賣糧。同時,雖然今年東北農戶售糧進度與去年大體相當(黑龍江略快),但農戶手中糧源品質“兩極”分化導致北方港口優質糧源集港難度逐漸增加。
以吉林為例,目前當地農戶余糧多為簍子糧,習慣于4~5月份銷售優質自然晾曬玉米,而一些高霉變地趴糧直至春節前才消耗殆盡。為此,上周東北港口玉米主流收購價格上漲至2300元/噸,但實際收購霉變比例依舊高達5%左右(含浮霉),據悉霉變2%以內一等玉米港口實際收購價高達2370元/噸。
河北少量糧源“逆流”東北產區
由于東北港口優質低霉變玉米供應稀缺,春節過后,少量河北低霉變糧源再度開始逆流東北港口。據市場人士介紹,目前河北北部一些地區糧源船運至東北港口費用僅20元/噸,而目前天津港玉米集港價格為2240元/噸(較節前提高20元/噸),水分15%左右,霉變2%以內,運至東北港口成本2260元/噸,且可彌補東北低霉變玉米收購難的缺陷。當然,鑒于目前河北糧源水分尚未大幅下降,主流收購玉米水分15%~16%,糧點偏高水分仍可達到18%,限制當前糧源大量逆流東北。
二季度可能是國內玉米市場的“高風險”期,因國內養殖業需求復蘇緩慢,進口谷物到貨高峰以及華北余糧尚有半數左右。此外,臨儲玉米龐大的庫存壓力之下,何時啟動新一輪拍賣令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