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半年大舉進口八千多萬噸糧食,玉米已超2020年400萬噸!
6月13日,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我國糧食進口量8436.3萬噸,去年同期進口5893.8萬噸,同比增長43.1%。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數據顯示,中國6月進口大豆1072萬噸,高于5月的961萬噸,但是低于去年同期1116萬噸歷史高位,為歷史第二高月度進口量。1-6月我國進口大豆4895.5萬噸,去年同期進口4504.2萬噸,同比增加8.7%。
市場分析,今年下半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料將下降,因為壓榨利潤持續為負值。山東省壓榨商目前每壓榨億噸大豆就損失198元。此外,自年初以來,中國生豬價格下跌過半,也令市場擔憂未來的飼料需求,進而可能影響大豆進口量。
中國大豆庫存高企,豆粕需求放緩,導致美國農業部下調中國的大豆進口量,2020-21年下調200萬噸至9800萬噸,2021-22年下調100萬噸至1.02億噸。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1-6月年中國玉米進口量為1530萬噸,同比提高318.5%;已經超出2020年全年進口總量400萬噸。中國農業農村部7月供需報告預估2020/21年中國進口量為2200萬噸(美國農業部2600萬噸),2021/22年度進口量為2000萬噸(美國農業部2600萬噸)。進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對國內市場的壓力逐漸增加。
另外1-6月中國小麥進口量為537萬噸,同比提高60.1%;已經占到去年總量的66%。
海運成本翻倍!國際糧價壓力山大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發布報告表示,全球糧食價格在經歷連續12個月的超長上漲后,在六月首次出現回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長了33.9%。所以目前所面臨的全球農作物運輸成本的不斷上升,仍然加劇了人們對食品通脹的擔憂,并且將大大影響糧食進出口國的運輸成本。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隨著海運運費上漲,國際糧食運輸成本已較去年同期翻倍。以大豆為例,據新紀元期貨統計數據,截至7月9日,進口美國大豆的國際運費為81美元/噸,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108%;進口南美大豆國際運費為68美元/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34%。
據航運消息人士稱,從澳大利亞運往東南亞的谷物運輸成本已從去年的每噸15美元升至30美元,而從美國太平洋西北部到亞洲的運費成本更是從每噸25美元升至了55美元。
此外,從黑海運往亞洲的小麥船只現在的運費成本是每噸65美元,而去年約為每噸35美元。
本輪國際糧價上漲始于去年8月,首先是去年疫情導致各國流通防控措施增加,出口受限;其次是各國糧食儲備普遍增加,下半年南美干旱天氣成為炒作題材,玉米、大豆、小麥價格在貨幣寬松大環境以及資本推動下一路走高,紛紛創近七八年新高。預計在其他利多因素弱化背景下,國際糧價下半年或將高位震蕩。
國際運費成本對糧價攀升起到了支撐作用,運價與農產品價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運價上漲往往是農產品牛市的體現。海運價格是糧食進口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價漲勢延續,糧食進口商抬升終端糧食銷售價格的壓力隨之加大。不過,海運價格向來以高波動性著稱,海運價格能否維持上漲,取決于需求能否持續擴張。一旦疫情干擾因素解除,海運價格漲勢將趨向衰減。
一周熱點
- 2022-06-24重磅!農業農村部審議并原則通過《生豬產能調控工作考核方案》
- 2022-06-23我國修法對特定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合格證明材料作出相應銜接性規定
- 2022-06-23糧增價穩人心定 我國小麥豐收意義重大
- 2022-06-23豆粕價格開始走跌 飼料為啥還要漲?
- 2022-06-23飼料行業壓力倍增 六條建議破解難題
- 2022-06-22中國生豬產業分析
- 2022-06-222022年我國“大糧倉”大豆玉米生長情況如何?
- 2022-06-222022年5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2-06-22農民日報仲農平文章:中國糧食自信從哪里來
- 2022-06-21會議啟動通知|2022(第十八屆)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高層論壇將于7月13-15號在重慶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