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本輪玉米漲跌背后的深層原因!
玉米價格的漲跌始終牽動著人心。
今年玉米價格從一路高歌,到跌落神壇,再到匍匐前進,再到震蕩徘徊,牽動不少人的心。而最近玉米的行情又開啟了新一輪走勢:先是由于疫情的影響,運輸受阻,物流效率變慢,于是部分企業提前備貨,只好提價收購。但漲了幾天后,明顯又顯出后勁不足。此輪玉米的漲跌背后究竟有多少影響因素?接下來又會怎么走呢?
一、供需背景
國內玉米的需求大致有兩方面:一是養殖需求,二是深加工需求。
對于養殖來說,有兩種論調:一種是認為,當前生豬產能已經全面恢復,所以在龐大的產能的前提下,對飼料的需求是強勁的;另一種則認為,雖然產能恢復了,但是養殖業普遍面臨虧損,為了降低成本,養殖戶選用小麥作為替代的現象比較普遍,所以玉米的真實需求并沒有多少。
兩種觀點都各有道理,但從客觀上說,隨著生豬產能的恢復,飼用需求總體并不小,雖然小麥對玉米的替代作用明顯,但也并非全盤替代的,玉米還是有一定的需求空間。但是去年強勁的需求相比,確實回落了不少。所以,這里其實是一個比較的心態問題,去年的“火熱”已經降溫了,如果非要以去年的需求標準來看待的話,那玉米需求確實大大減弱了。
再來看國內深加工。
深加工一直處于低迷狀態,所以對玉米的采購并不積極,前期多以消耗庫存為主。但是疫情復發導致物流效率減慢,于是企業不得不提前備貨,這也是導致本輪玉米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的原因。但是這個原因畢竟是短暫的,因為疫情最終會被控制,物流效率也最終會恢復,所以還要看深加工的常態需求。而深加工的常態需求對應當前玉米的龐大供給來說,供給是十分寬松的。
所以,從基本面上看,養殖需求和深加工需求對玉米有一定支撐,但難言大漲。
二、地區差異
說完了供需背景,再來談談地區差異。此輪玉米反彈最強勢的地區是山東,因為山東以及華北地區也是玉米庫存消耗最大的,所以需求也較為強勁。而東北玉米的庫存相對消耗幅度較小,而東北又是產區,玉米庫存高企,這么多的玉米將銷往哪里呢?
主要去處有2個:一個是去往山東及華北地區,另一個就是北糧南運。但是南北方玉米價差呈倒掛之勢,再加上南方進口谷物比較充裕,北糧南運的難度比較大。所以,這時庫容相對較小的華北地區反而對玉米上漲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支撐因素分析
要看玉米后續怎么走,除了以上的供需基本面以及各地差異以外,還要看玉米的背后有哪些支撐因素。當前來看,有3大關注點:
一是小麥價格。
小麥與玉米相愛相殺,既擠占了玉米的需求市場,又反過來對玉米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當前小麥價格頻頻上漲,大有邁進1.3元、邁向1.35元的勢頭,與玉米的價差也越來越小,這對玉米來說,是一個強勁的支撐。但是另一方面,小麥的庫存高企,而且小麥還承擔著口糧的重任,所以后續走勢大概率并不會突破高點。也就是說,小麥對玉米的支撐,也基本就到頂了。
二是進口玉米的成本。
雖然全球谷物價格指數連續2個月回落,但是總體仍處于高位。鑒于國際形勢受多重因素影響,再加上運費飆升,短期內糧價大幅回落的概率也不大,所以進口玉米的成本很難走低。
三是新季玉米成為關注焦點。
在今年的一號文件中,特別提到要“保障種糧人的合理收益”,而今年化肥等價格高漲,提高了種植成本,所以很多人認為,新季玉米的成本將會成為玉米的一個有力支撐。但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糧的質量,畢竟今年的洪災以及大旱對農作物的質量都會有影響。所以除了種植成本外,新糧的性價比或將成為決定后續玉米走勢的一個關鍵點。
【結語】
當前對玉米的走勢判斷漲跌都有,有人認為后期還會看漲,有人則認為后續可能會跌至1.1-1.2元/斤附近。但當前無論是大漲還是大跌的跡象都未出現,而且根據玉米背后各種因素的交錯疊加,相互影響,所以玉米價格大概率就在當前價位上下浮動。待到秋玉米上市以后,可能才會出現下一輪新的波動。
一周熱點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泰國母豬損失60%
- 2022-01-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47,800噸玉米
- 2022-01-24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傳言中國采購,地緣政治緊張,飼糧價格走高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 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好消息不斷,玉米大跌的幾率越來越小了,為啥?
- 2022-01-24節前玉米大局已定 節后供需雙增
- 2022-01-24玉米期價下行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