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行情并不是卡在天氣上,而是卡在這“2件事”上!何時破局?
受新一輪寒潮的影響,山東地區玉米到貨量繼續下降,于是價格開始上漲。而東北同樣穩中有增,只有華北部分深加工企業調低了價格,大概率是因為潮糧較多。
當前玉米行情陷入了“拉鋸戰”,這也是今年玉米市場一個明顯的特點。而大家普遍認為玉米的進度卡在了天氣上,但其實這并不準確,確切地說,天氣的變化對玉米的影響很大,但是當前的玉米市場不僅僅是天氣問題了,天氣只是短時間的影響,而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即便天氣過后,玉米行情也未必會增速。那么,玉米行情到底卡在哪兒了呢?
一、卡在了“質量分化”上
客觀來說,玉米的行情如此緩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質量分化。
自從一場暴雨導致了華北玉米的質量分化后,玉米的市場開始發生變化。而上一輪的寒潮使東北的地趴糧儲存難度增加,導致東北這個主產區也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玉米質量分化。
質量分化對市場影響很大,一方面意味著玉米有優有劣,那么優質糧源相應就會變得稀缺,供需平衡就會發生變化;而另一方面,物以稀為貴,優質的玉米自然不會輕易上量,俗話說“玉在櫝中求善價”,善價還等來,那么這個優質“玉”自然也就出不來。
二、卡在了“雙方心態”上
如果說質量分化是客觀原因,那么主觀原因就是收購方和賣糧方的心態了。
由于質量分化,疊加天氣、種植成本等多種原因,今年農民情緒較高。有消息稱,吉林地區并未受到降雪影響,運輸通暢,但因為農民惜售情緒較高,因此上量很少。
而另一方面,收購主體今年也表現得特別“慢”。今年玉米價格高低之間落差較大,大家都想低價收糧,但什么價是低價卻沒人說得清,于是都在觀望。
正是客觀上的質量分化,加上雙方的主觀心態形成了較強的博弈,這才導致了玉米的行情一拖再拖。
三、何時“破局”?
當然這樣的局面也不會一直僵持下去,總有一方是要率先“破冰”。我們之前說,真正的行情可能要靠收購方來打開。原因有四:
一是隨著后續天氣逐漸變冷,糧源儲存難度下降,想要吸引優質干糧,收購方可能需要率先出手;
二是隨著天氣不斷變化,眼看著部分地趴糧也變成了潮糧,那么就意味著后續優質糧的可能會更緊張。
三是今年春節較早,企業到12月份要開始考慮備庫的問題了。
四是據說已有不少咨詢電話打到了烘干塔,想簽訂合同,鎖定糧源。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如果一味地觀望下去,很可能優質糧源就這樣“流”走了。
一周熱點
- 2022-04-22中國2022年大豆產量預計較上年增長25.8%
- 2022-04-22豆粕價格再度反彈 成交反應平淡
- 2022-04-22玉米及替代品進口量發生新變化
- 2022-04-20產能下調 豬價或開啟“上行通道”
- 2022-04-202022年3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2-04-19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常培忠一行蒞臨大北農調研指導
- 2022-04-191-3月我國小麥玉米進口同比增加
- 2022-04-19生豬期貨底部大漲 仔豬價已回升188%!
- 2022-04-18豆粕跟隨美豆震蕩調整、菜粕供需兩端均有支撐
- 2022-04-18首批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