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無明顯起色 玉米價格“高處不勝寒”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2-05-10
在國際環境復雜、國內疫情紛擾的背景下,當前玉米市場備受考驗,面對需求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玉米價格仍將面臨“高處不勝寒”的風險,疊加新季小麥臨近上市,“一意孤行”只能進一步抑制下游的消費能力。
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延續震蕩走勢,產區價格漲跌互現,博弈激烈。從大的方面看,當前正處于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特殊時期,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國內進口成本增加,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不確定風險增加,全球糧食(谷物)市場也因此對整體的供應產生了較大的憂慮,看漲情緒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開來。
與此同時,國內谷物市場(玉米、小麥)雖有跟漲情緒,但相對于國際谷物價格的大幅上漲,國內市場漲勢并不明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國內需求端無明顯利好,表現平平,主要因當前飼料需求并不樂觀。“五一”前兩周豬料雖有所恢復,但環比和同比數據仍是負值,且在生豬養殖持續虧損的前提下,原料價格持續上漲,使得下游承接乏力,上方空間有限。
建庫需求提升 支撐東北提價
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偏強運行的態勢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東北深加工企業在理論利潤并不是特別理想的前提下,為什么還能保持提價收購原料玉米的行為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深加工企業下游副產品玉米油等邊際貢獻較為明顯,包括玉米油在內的副產品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區間運行,玉米油主流價格高達16000元/噸,個別甚至突破17000元/噸。
因此,對于企業而言,提升開機率也是獲得利潤的一種方式,這也就為深加工企業提價收購以保證開機率提供了不小的動力,疊加東北疫情“解封”之后基層惜售情緒依然濃厚,“五一”節日期間玉米價格累計上漲20~30元/噸。
稻谷拍賣重啟 小麥上市臨近
有消息稱,定向稻谷拍賣將在5月份重啟,以兩周200萬噸的比例進行投放,就消息層面來說,對市場心態造成一定影響。此外,距離湖北新麥批量上市已不到一周時間,不少貿易商已經提前為麥收騰庫做準備,新小麥上市能夠一定程度補給市場。
價格方面,新麥上市前新陳小麥將保持合理價差,而下游對過高的麥價并不“買賬”,且目前小麥價格也已經基本退出飼用領域,對于新小麥價格而言,短期內想要再度上演一季度的大漲行情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高價抑制需求 下游承接乏力
截至5月初,全國玉米均價為2685元/噸,較2022年初上漲167元/噸,漲幅高達6.7%。飼料企業被迫在玉米等原料漲價的情況下,一次次地上調飼料價格,在飼料價格處于高位的同時,下游養豬利潤持續虧損,養殖端“苦不堪言”,為壓縮成本,極力尋求性價比更高的谷物替代,但在相關替代品價格重心整體上移的限制下,“廉價”的原料很難尋覓,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下游消費方面,雖然近兩周豬料需求有所恢復,但環比和同比降幅均在5%左右。因此,在生豬養殖持續虧損的前提下(外購仔豬育肥利潤為-58.49元/頭,自繁自養育肥利潤為-279.19元/頭),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下游承接依舊存在較大壓力。整體來看,二季度飼料需求并不樂觀。
當前在國際環境復雜、國內疫情紛擾的背景下,玉米市場備受考驗,面對需求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玉米價格仍將面臨“高處不勝寒”的風險,疊加國產新季小麥臨近上市、定向稻谷投放以及進口谷物的外部補給,疲弱的下游消費市場在“里應外合”式的供給面前或將“不堪重負”。
雖然遠期來看,在“缺口論”的支撐下,內貿玉米仍然存在繼續上漲的動力,但眼下的風險卻是不可避免的,在消費層面缺乏明顯利好的支持下,一意孤行的上漲只能進一步抑制下游的消費能力。
來源:糧油市場報
上一篇 | 玉米現貨仍然堅挺 期貨偏弱調整
下一篇 | 暫無
一周熱點
- 2022-05-105月13日政策性糧食(大豆)交易公告
- 2022-05-101-4月 我國大豆進口2858.9萬噸 同比減少0.8%
- 2022-05-09預測2022/23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11770萬噸
- 2022-05-072022年第一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總體合格率為97.7%
- 2022-05-07中國小麥年度供需平衡分析
- 2022-05-07新一輪豬價啟動已經臨近 豬雞共舞可期
- 2022-05-06國家發改委喊話:豬企有望扭虧為盈!
- 2022-05-05全球小麥價格大漲40% 中國玉米需求突破年度新高
- 2022-04-29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飼料原料營養價值評定及參數建立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 2022-04-29海關總署對越南等國19家水產企業采取緊急預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