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難道要一直“弱”下去,價格底部在哪里?
轉眼間“雙節”已經結束,但玉米市場卻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短短一周多時間,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在新季上市沖擊下跌幅達到150~200元/噸,北方港口價格跌幅為30~50元/噸。
今年玉米產量增加,加上整體宏觀環境偏悲觀,農戶對未來的價格預期仍然不太好,而且以目前的價格賣貨也有可觀的利潤,所以在新糧上市初期就迎來小高峰,這從華北的到車量就可看出。
由于當前玉米價格一直在下跌,大部分貿易企業處于觀望狀態,計劃等到傳統的集中上量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再去買糧。下游深加工企業和飼料養殖企業建庫意愿偏中性,以維持安全庫存為主,主要對比周邊的物料價差去采購原料。
宏觀風險有所加劇
油價下跌引發擔憂
近期宏觀風險主要體現在美債收益率大幅度提高,引發市場對通脹的擔憂,原油多頭紛紛進行拋售,導致油價下跌。節前俄羅斯限制出口以及沙特減產等,導致原油在需求未改善的情況下出現大幅上漲。在宏觀出現悲觀預期的時候,需求端失去支撐,油價快速下跌,帶動其他商品走弱。
與此同時,玉米市場處于新糧上市期,貿易商尚未開始建庫,導致價格越走越弱。根據種植成本和物料價差推算,港口玉米底部在2550元/噸左右,對應盤面01的底部區間在2500~2550元/噸。
美國玉米低位震蕩
國內進口到貨充足
節假日期間,美玉米報價整體穩定,主力價格在4910美分/蒲式耳,匯率和運費相對穩定,所以,進口成本維持在2300~2350元/噸。截至10月8日,巴西玉米10月裝船到中國的數量為68萬噸,7月至10月裝船到中國649萬噸。另外,從今年到貨量預估看,四季度美玉米月到貨量維持在30萬噸,與歷史同期相比仍然處于高位。
國內新糧集中上市
農戶售糧比較積極
節假日期間,國內玉米面臨新糧上市的沖擊,華北地區下跌幅度更大,10月初山東到車量均在1000車以上,不過隨著價格跌幅不斷擴大,農戶和貿易商也產生了抵觸情緒,出貨量減少,價格有所反彈。不過,未來玉米價格走勢的大方向仍以弱勢運行為主,畢竟新糧上市逐步增加。
對于農戶而言,今年玉米增產,而且對未來預期并不樂觀,目前的價格還有利潤,在售糧方面也比較積極,不過貿易商和企業建庫的比較少,所以導致價格持續下跌。
一周熱點
- 2023-12-22廣西:全面推進豆粕減量替代行動落地見成效
- 2023-12-22關于召開2024年四川省飼料行業年會的預通知
- 2023-12-21陜西:以項目為支撐 先行試點推進豆粕減量替代
- 2023-12-21關于推介發布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典型案例的通知
- 2023-12-21心系震區 | 正大集團通過正大慈善基金會捐贈100萬元物資馳援甘肅、青海抗震救災
- 2023-12-21穩步推進飼用豆粕減量替代
- 2023-12-20豆粕減量替代專刊||禾豐:多管齊下推動和踐行豆粕減量替代技術
- 2023-12-20中國駐圣保羅總領館總領事余鵬訪問正昌巴西公司
- 2023-12-20豬、肉牛、肉羊和草魚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技術要點
- 2023-12-19飼料所主辦國家飼料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工作總結暨工作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