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市里不用找機會,因為到處都是機會,而在熊市中找機會就是難上加難,而且機會很可能稍縱即逝,不易把握。
玉米這兩天的行情相信又讓市場看不懂了。
比如說,東北市場眼看著售糧進度已經到了8成,按說這個時候應該正是玉米反轉的時候了。
再加上政策端好像生怕是玉米跌了一樣,趕緊釋放了持續增儲的信號,為的就是要把玉米的這個底一定給托住。
但在這么直接的利好下,玉米的表現卻還是那么地波瀾不驚。雖然有企業的報價出現了上調,但是不多,而且幅度也不大。
所以也令市場看不明白:這時候難道不是該鎖糧提價的嗎?
東北沒反應也就算了,畢竟也沒出現大跌,至少還在維穩。但山東華北的上躥下跳就讓人更懵了。
尤其是山東,這兩天的上量是天上一腳地上一腳的,一會兒是從800多輛竄到了1000多輛,然后又竄到了1600多輛,一會兒又跌回了1000輛……
價格也更是上躥下跳,一會兒一片大漲,一會兒又一片大落,一會兒又有漲有落。
按說山東本來就是根據上量的多少來給價的,這也不奇怪,但是這么一天一變這個頻率就有點高了。
再這么折騰下去,相信不少人得拿出速效救心丸了。
那么,問題就來了,玉米這是干嗎呢,漲跌個不停?
其實我們之前也分析過,這一時期的玉米處于一個轉換期:一是糧源從基層向貿易主體轉變,二是潮糧向干糧的轉變。
這個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玉米要出現一些波動,畢竟這時候大家的心態也都不一樣了。
比如說,雖然說到了這個時候,余糧逐漸減少,市場風向轉變,應該是一個搶糧的格局,但是由于下游需求疲軟,以及對后市信心不足,同時也擔心一旦糧源完成轉移后,政策端會把市場還給市場。
這時候玉米能否憑借自身供需來支撐下半場的行情,大家心里大概都是個問號。
所以一猶豫,玉米就要波動。
不過,這也不重要,因為任何市場都避免不了波動,而跳出眼前的行情來看的話,想在熊市中抓住機遇,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亂市的機會。
這也是近兩年玉米行情變化中衍生出來的。
當行情波動較頻繁,或者波動較大時,往往意味著其背后的博弈也越激烈,以往的思維主要以等為主,等不亂了再去判斷市場,再去決定下一步的操作。
但是近兩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等可能只是坐以待斃,因為等來等去最終機遇也在這個起起落落的過程中消失了。
因為玉米結束了牛市行情以后,正趨于平靜,再難出現明顯的大漲或者大跌,所以這個機會恐怕很難等來,結果就是白白錯失。
所以亂市的機遇就是逢低買入、逢高賣出,不賭市,見好就收。
第二,政策的機會。
農業是政策性行業,但是并不意味著每次都能遇上政策性機遇。但很明顯,今年就很難得。
政策端這么持續的增儲,給了玉米不少底氣,所以政策這個東風不妨一借,或者說有政策的東風提著,玉米筑底是比較明顯的。
第三,行情的機會。
行情再亂也總有起伏,比如玉米最明顯的行情就是所謂的青黃不接。參照去年的例子,在玉米青黃不接時,價格一度持續上漲。
而今年還有一個利好,就是豬價上漲的預期較高,雖然說我們并不鐵定認為豬價會迎來拐點,但是作為階段性的機遇是必然會出現的。
也就是說,在豬價預期沒有破滅之前,玉米是在蓄力的。
再加上小麥等已基本無緣替代,所以這個機會就是留給玉米的。
之前一再說,當眼前的行情看不明白的時候,不妨跳出來看整體,通過整體來判斷當前大概是處于一個什么階段,這時再看市場或許就不那么迷茫了。
再結合玉米的這幾個機會點,雖然說熊市不言利,但至少把風險盡可能降到最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