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期間,CBOT玉米期貨維持底部震蕩走勢,已較2022年高點跌近50%。此外,節前國內期貨市場收市,玉米期貨盤面繼續表現低迷。截至4月30日收盤,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收報2388元/噸,再次逼近3年以來低點。玉米國內盤面價格自2022年4月29日創下2994元/噸的高點后便開啟了下行走勢。兩年間,玉米價格重心不斷下移,目前玉米期價已較2022年高點跌逾20%。與此同時,國內玉米現貨也進入了“1元時代”。
回顧2022年玉米市場行情,浙商期貨農產品團隊首席分析師向博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22年上半年,受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谷物價格大漲,玉米期價持續上行。下半年,美聯儲開始激進加息,大宗商品全線回調,且近兩年全球玉米供應充足,供需維持寬松局面,國際玉米價格整體震蕩下行。國內市場方面,2020年我國臨儲玉米全部拋儲完畢,廉價玉米供應減少,供應收緊。前些年的養殖業擴張使得玉米飼用需求維持高位,疊加疫情等影響,玉米供需偏緊,出現產需缺口,玉米價格震蕩走強。
目前玉米期貨持續走弱,向博表示,此前偏高的價格刺激農戶大幅擴種玉米,國內玉米產量持續增加。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3/2024年度玉米產量約2.89億噸,創下歷史新高,玉米供應開始轉為寬松。偏高的玉米價格也抑制了玉米飼用需求,飼料企業紛紛轉向替代品,近幾年進口玉米規模迅速增加,高粱、大麥等飼用替代品進口規模也接連創下新高,疊加2023年有約2000萬噸芽麥和1500萬噸超期稻谷流入飼用領域,飼用玉米需求減少。在供增需減的情況下,國內玉米供需開始轉向偏寬松,玉米價格震蕩走弱。
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邊舒揚總結道:“由于俄烏沖突的影響,玉米價格在兩年前達到3000元/噸的高點,但這個高價更多包含了當時非產業因素的溢價。隨著非產業因素影響減弱,玉米回歸產業定價。高利潤帶來的增產以及當前養殖業需求不足成為近兩年玉米價格持續走弱的主要原因。”
當下玉米基本面如何?
向博表示,目前玉米基本面仍然偏弱,但不宜過度看空,預計下方空間有限。近期華北玉米上量快速增加,玉米收購價格持續下降,且華北與東北地區價格倒掛,東北玉米外流受阻,前期增儲等利多政策的支撐有所減弱,東北玉米價格也松動走低,疊加小麥價格持續下跌拖累玉米行情,玉米行情偏弱。但目前玉米售糧進度已經進入尾聲,季節性供應沖擊減退,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量受政策調控影響有望下降,2024年一季度已經出現下降跡象,深加工玉米消耗量也還維持在高位,且目前玉米性價比優勢回歸,飼用需求未來或有望增長,玉米價格下方存在支撐。
“價格支撐僅能從預期上尋找,基本面難尋。”邊舒揚表示,目前玉米基本面依舊較為寬松,當季玉米增產及進口寬松預期對中長期玉米價格形成利空,尚未有明顯的轉勢驅動。供應端,從鋼聯售糧進度來看,華北地區售糧進度偏慢,東北售糧進度中性,全國售糧進度中性偏慢。需求端,養殖利潤持續回升,但飼料企業采購依舊謹慎。深加工產量有所回落。庫存方面,渠道庫存持續回升,飼料企業庫存同期中性偏低,深加工企業庫存大幅累庫。整體庫存尚未看到明顯的去庫拐點。
玉米價格拐點何時到來?
“短期來看,供需偏寬松格局暫難扭轉,玉米價格拐點暫時不會到來,但三季度或有季節性走強的機會。”向博表示,從長周期來看,需要關注基本面變化。供應方面關注未來產量是否減少,2023/2024年度是玉米種植收益下降的第一年,預計種植面積不會大量減少,下一年度或繼續處于虧損倒逼供應減少的階段,產能去化周期很可能剛剛開始。根據最新春播調研情況來看,東北新作種植面積僅有小幅下滑,未來供應可能繼續維持高位,但需關注極端天氣擾動。需求方面重點關注飼用需求變化,一方面是生豬養殖業能否走出低迷周期,3月農業農村部公布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992萬頭,已經處于正常保有量目標附近,市場對豬周期拐入上行階段的預期開始升溫,未來需關注豬周期能否帶動玉米的飼用需求。
另外,向博認為也需關注國內玉米與進口玉米及替代品的比價關系。他表示,隨著玉米價格回落,玉米飼用性價比逐步提升,而低價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對國內玉米的沖擊已經較為顯著,從保護國內糧食供應的角度看,未來或存在對進口玉米及替代品政策收緊的預期,玉米飼用替代比例或有改善。
來源:期貨日報 北京國家糧食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