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湖北小麥開始零星上市以后,市場的關注點也開始正式從玉米轉向了小麥。
但沒想到啊,沒想到,小麥剛剛零星上市,就給市場來了個“下馬威”,先是湖北零星上市的小麥價格創下新低,1.16元/斤,緊接著市場也陸續有企業開報新麥的收購價格。
比如,河南新鄉五得利,1.26元/斤;
河南周口五得利,1.26元/斤;
山東菏澤東明五得利,1.24元/斤;
……
一句話,普遍都在1.3元/斤以下。
不僅遠低于去年的開秤價,并且是又創下了新低,這樣的價格市場根本扛不住啊!
而且更要命的是,這還只是零星上市,還沒有到小麥集中上市的時候,說明小麥可能還有繼續下跌的空間。
而且還連帶著陳麥,也一起向下跌。
市場不禁傻眼了,小麥這是要歇菜的節奏啊!
但是跌歸跌,我們還是要回到小麥的基本面上來,才能搞明白小麥到底要干嗎?
第一,小麥價格確實處于回歸狀態。
其實不光小麥,包括玉米、大豆,也都是這個節奏,原因是前兩年供需錯配的問題緩解了,干擾變少了,糧價開始回歸到正常的供需層面。
但是回歸就意味著一竿子跌到保護價嗎?
顯然也不是,所以當前小麥的下跌,除了回歸供需以外,確實有情緒在助推。
那么,問題來了,小麥的看跌情緒為啥這么重?
主要是3個原因:
一是小麥的豐產預期越來越高。
雖然小麥還沒有全部收獲,雖然也有去年臨收獲前遭遇爛場雨令行情反轉,但這都是去年的事,至少目前來看,小麥豐產概率是在增加的。
而我們知道,小麥從年后開始,其實就已經逐漸處于供強需弱的狀態了,這時再加上豐產信號不斷增強,于是小麥的看跌預期也就越來越高。
二是需求不旺,企業趁機壓價。
其實面粉需求說不上什么旺不旺的,因為作為主糧,旺能旺到哪去?弱又能弱到哪去?
所以多也多不了多少,是少也少不了太多,那么面粉企業為啥這么大刀闊斧的壓價呢?
一方面是當前確實是面粉需求的淡季,淡季走貨不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養殖業也是半死不活,豬價喊了一年的漲漲漲,也還處于成本線以下呢,所以麩皮走貨也不行。
這就導致面粉企業不得不降低開機率,所以別看庫存不高,但因為走貨不好,所以收購也就不會積極。
另一方面,就是小麥退出替代的問題。
小麥雖然一直在下跌,但是架不住玉米跌得更狠,與小麥價差仍然較大,所以小麥幾乎還是在替代之外。
小麥進不了飼用替代,那么就只能進面粉企業,所以你說面粉企業哪來的底氣?
這么一來,就導致小麥的看跌情緒越來越濃。
本來之前儲備小麥的瘋狂拍賣就已經讓市場喘不過氣來了,好不容易官方釋放信號,停拍了,結果新麥又收獲了,直接來了個無縫銜接,所以小麥的看跌情緒可以說就基本沒變。
這時候湖北小麥開出了一個超低價格后,市場情緒就崩了。
所謂“墻倒眾人推,鼓破萬人錘”,誰管你是上量多少,質量如何,只要價格一跌,市場就噓聲一片,于是小麥就這么被拍在了沙灘上。
但是也先不要慌,因為從去年行情來看,新麥上市,小麥價格走跌是正常現象。
去年這時候,小麥也是跌到沒朋友,并且是新陳雙雙走弱,但是到5月下旬以后,受晚熟期影響,陳麥逐漸迎來了上漲。
進而新麥也跟著波動,才逐漸形成主流報價。
此外,小麥產量及質量都未定,企業報價也多少有點“勢利眼”,并不能代表主流價格,具體還要看“中字頭”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