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由于玉米期貨價格大幅下跌,市場預期悲觀,部分存糧等價的企業選擇出貨,同時下游用糧企業也降低采購意愿,市場短期供應增加、需求減少,用糧企業沒有缺糧擔憂,現貨玉米價格持續下跌。
東北熱量條件利于玉米生長本周,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夏玉米大多處于七葉至拔節期。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遼寧等地春玉米處于拔節至吐絲期,部分進入抽雄期;四川、云南、廣西、甘肅等地進入吐絲和乳熟期。本周,東北地區氣溫偏高1℃~2℃,其中黑龍江、吉林大部偏高2℃~4℃,熱量條件明顯好轉,土壤墑情適宜,利于玉米等作物健壯生長;西北地區大部、華北等地光溫水條件較為適宜,總體利于玉米作物生長發育。黃淮南部、江漢大部、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降雨日數達5~7天,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疊加前期降水影響,山東中南部、河南大部、蘇皖北部、湖北北部等地土壤持續過濕,對玉米生長不利。西南地區大部氣溫偏高,光照較為適宜,利于玉米等作物生長發育。四川盆地等地出現大到暴雨,影響玉米開花授粉。預計未來10天,西北地區東部、東北地區、華北大部、黃淮東部及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多降水,利于華北等地土壤增墑,對秋糧作物生長發育有利;黃淮中部、江淮、江漢等地以晴雨相間為主,利于漬澇田塊排水降漬和土壤散墑,促進作物恢復生長。
6月進口量創去年以來最低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進口玉米92萬噸,同比減少93萬噸,減幅50%,為2023年1月以來首次低于100萬噸。巴西玉米8月至12月份為出口高峰,約占全年出口總量的70%左右,二季度巴西玉米出口量處于低位。而烏克蘭玉米出口價格便宜,相比國內仍具有明顯優勢,6月份我國進口玉米絕大部分來自烏克蘭。6月份我國從美國進口玉米22萬噸,占比24%;從烏克蘭進口65.4萬噸,占比71%。截至6月底,2023/2024年度我國進口玉米2164萬噸,同比增加745萬噸,增幅52%;累計進口高粱614萬噸,同比增加271萬噸,增幅79%,進口78%來自美國,預計全年度進口量在800萬噸左右;進口大麥1258萬噸,同比增加613萬噸,增幅95%(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517萬噸,占比41%;從加拿大進口147萬噸,占比12%;從法國進口191萬噸,占比15%;三國合計占比68%)。截至6月底,2023/2024年度累計進口玉米及替代飼用谷物4035萬噸,同比增加1629萬噸,增幅68%,為歷史同期最高。4月份以來,國際玉米價格連續四個月下跌,最低跌破400美分/蒲式耳,到港完稅成本降至2000元/噸以下。由于國際進口谷物價格持續低于國內市場,在飼用領域與國內玉米競爭,打擊市場信心,給國內玉米價格帶來了利空影響,國內玉米期貨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下跌。當前市場糧源逐步轉移至貿易商及加工企業手中,市場存糧信心不足,現貨市場價格上漲乏力,后期玉米進口數量明顯下降,有利于恢復國內市場心態。需要注意的是,美國農業部7月份預計美玉米單產為11.36噸/公頃,處于歷史最高水平。當前進入美國玉米關鍵生長期,容易引發天氣炒作,進而導致國際玉米期貨價格大幅波動,也會傳導至國內造成國內玉米價格波動。
玉米現貨市場價格穩中有跌7月24日,深加工企業折標準水分玉米收購價:黑龍江西部地區2300~2340元/噸,吉林2310~2350元/噸,遼寧2350~2390元/噸,大部地區周環比下降10~30元/噸,月環比下降20~50元/噸。深加工企業國標二等玉米掛牌收購價:山東濰坊2420~2450元/噸,濱州2430~2460元/噸,周環比漲跌幅度在10~20元/噸之間,月環比下跌40~80元/噸;河北石家莊2320~2350元/噸、邢臺2360~2400元/噸,河南鶴壁2320~2360元/噸、周口2360~2400元/噸,大部地區周環比下跌20~40元/噸,月環比下跌30~60元/噸。
7月份以來,由于玉米期貨價格大幅下跌,市場預期悲觀,現貨價格穩中走低。7月24日收盤,DCE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報收2371元/噸,當周價格下跌24元/噸,連續4周大幅下跌,7月份以來累計下跌138元/噸,跌幅5.5%。期貨價格走低打擊存糧信心,部分存糧等價的企業選擇出貨,同時,下游用糧企業也降低采購意愿,市場短期供應增加、需求減少,現貨玉米價格持續下跌。東北產區主要依靠本地糧源供應,短期心態影響將導致價格出現一定下跌,但進入三季度,本地玉米供需向偏緊方向發展,對價格形成一定支撐,并且東北本地加工企業庫存偏低,預計新糧上市前價格跌幅有限。本周山東部分地區降雨影響玉米購銷,部分深加工企業到車量減少,價格小幅上調。由于小麥價格受收儲政策支撐,價格穩中偏強,削弱了小麥飼用替代的優勢,有利于提振玉米價格,預計華北玉米價格短期將以震蕩運行為主。南方銷區飼料原料供應較為多元,進口替代谷物價格相對便宜,同時小麥豐收上市,均能夠補充飼料糧供應,用糧企業沒有缺糧擔憂,現貨價格偏弱運行。
南北港口即期發運價格倒掛7月24日,北方港口玉米(容重700g/L,水分14.5%)平艙價格為2420~2440元/噸,周環比持平,月環比下降20~40元/噸,同比下降350~400元/噸。廣東港口二等玉米價格為2460~2480元/噸,周環比下降10~20元/噸,月環比下降40~80元/噸,同比下降400~450元/噸。按北方港口平艙價格計算,船運費40~50元/噸,加上港雜費,推算至廣東港口玉米到貨成本2490~2510元/噸,南北即期發運價格倒掛30~40元/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9日,北方四港玉米庫存233.2萬噸,周環比增加5.6萬噸,同比增加81.4萬噸;本周集港量19.5萬噸,環比增加2.8萬噸;周下海量13.9萬噸,環比減少26.2萬噸。受期貨價格大幅下跌影響,市場預期較為悲觀,部分存糧企業出貨,集港量有所增加,北方港口玉米庫存連續下降后出現小幅回升。但當前已進入玉米青黃不接時期,產區玉米供需向偏緊方向發展,產區與港口價格倒掛,北方港口庫存仍處于下降通道。北方港口玉米庫存較前期高點已明顯下降,對港口價格形成一定支撐。當前,南方進口玉米數量減少,但進口高粱、大麥等替代品供應較為充足,供需預期均維持寬松局面,加之期貨價格連續下跌帶來的看跌預期,預計南方銷區玉米價格保持偏弱運行態勢,南北港口玉米價格倒掛局面將持續。7月22日,廣東港口玉米庫存107.4萬噸,周環比下降4萬噸。其中,內貿玉米庫存60.9萬噸,外貿玉米庫存46.5萬噸。7月19日,廣東港口進口高粱、大麥庫存共計136.3萬噸,周環比增加6.8萬噸,同比增加47.7萬噸。其中,進口高粱59.3萬噸,較上周減少2.8萬噸;進口大麥77萬噸,增加9.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