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怎么說,玉米終于漲了,并且還是越漲越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原先是零星上漲,現在是全面上漲;原先是一天漲一回,現在是一天漲三回;原先是漲5厘,現在最高的漲幅快2分了。
當然,這說的只是山東玉米,而東北則還在跌。
不過也有人認為,山東漲起來了,東北也就不遠了。
真的是這樣嗎?
先不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研究一下,山東玉米為啥跌著跌著就突然漲起來了呢?
原因是山東放“大招”了。
說起來這個“大招”也不是啥新鮮事,還是那兩個字——上量。
沒錯,山東玉米的上量已經持續好幾天低位了。
比如,從8月15日開始,深加工門前的到貨車數量就從前一天的500多輛下降到了300多輛,然后后面幾天一直回落。
到19日的時候就降到了105輛,20日更低,直接降到了85輛,這也是3月份以來的最低值了。
有人可能要說了,不對呀,山東的“看車下菜碟”不是失效了嗎?
沒錯,前陣子確實是失效了,但是失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持糧主體挺不住。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上量剛降下去,一看價格沒漲,結果就有人繃不住了,所以這個量就一直高高低低的來回徘徊。
但這回不同了,一下連續五六天上量越降越低,深加工就只能提價了。
那么,這里就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上量不是挺不住嗎?為啥突然又挺住不增加了呢?
另一個則是之前上量少時深加工也還落價,為啥現在就提價了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之前上量憋不住主要有3個原因:
一個是別看玉米在下跌,但是前期低價收糧的還是有一點點的利潤的,由于對后續市場不看好,所以這部分持糧主體就不想傻等了,所以選擇趕緊出貨。
另一個原因則是玉米這么一跌不要緊,市場就慌了,一慌就容易干一件事,那就是趕緊跑路,于是恐慌出糧的也有一部分。
第三個原因則是所謂的三方資金到期,本來就沒利潤,還得耗利息,耗不起,實在耗不起,所以干脆認栽。
這三方勢力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算盤,很難腳步一致,所以也就導致玉米的上量根本停不下來。
那為啥現在上不動了呢?
一是這部分糧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就是還想再等等看看的;
二是天氣原因,近日山東地區也是多雨,隔三差五的下上那么幾場,也是搞得上量很費勁。
所以,這個量就這么給止住了。
那么第二個問題,深加工為啥肯提價了呢?
這就是我們昨天說到的,玉米的機會點。
什么機會點?
即用糧企業的低庫存狀態。
由于今年玉米行情走弱,用糧企業也看跌玉米,都在觀望,收糧也不積極,不僅不積極甚至還在努力壓低庫存。
比如原來存兩個月現在就存一個月,甚至是更少,都想著后續玉米下跌會更便宜。
這倒是能避免風險,降低了成本,但是也產生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玉米市場出現變動,那這個低庫存反而就成了短板。
比如說,玉米上量持續減少時,就有點慌了,于是就開始紛紛提價促糧。
于是,就又回到了老套路,即量少提價,量多壓價。
所以你說這波玉米上漲能漲多少呢?
我覺得很難講,空間恐怕很有限,因為一旦企業提價,總有繃不住的,而只要上量一增加,那必然又是跌聲依舊了。
所以玉米就像是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就這么來回的折騰。
而這也恰恰說明,玉米的機會點并不在深加工上,依靠著深加工,玉米只能這么漲來跌去,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來。
而玉米真正的機會點還是在飼料需求上。
飼料需求最大的利空就是豬少了,生豬產能經過兩年多的大力去化,無論是能繁母豬的數量還是存欄數量都出現了明顯下降,豬少了對飼料的需求自然也少了,這是玉米最大的利空。
但是也并非是一片黯淡,玉米的機會點就在于玉米以其優異的性價比擠出了其他替代,全面回歸飼料原料主場,且在飼料配方中的比例正在回升。
而后續來看,豬價雖然再大幅上漲的空間已經變小,但是豬價仍然大概率會在高位震蕩,養殖利潤也依然較好,所以對飼料的剛需將發力。
所以玉米能不能打個翻身仗,就看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