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3月以來,葵油價格持續走高。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進口量同比減少50%,供應明顯減少。展望三季度,由于主產國面臨干旱減產風險,葵油出口報價較為堅挺,同時國內豆油原料成本處于低位,食用油上漲空間有限,預計葵油進口量仍處于低位。
3月后葵花籽油價格明顯上漲
2024年3月以來,中國葵花籽油價格連續走高,截至7月22日,葵花籽油月均價由3月的8247元/噸上漲至9367元/噸,漲幅1120元/噸或13.58%。拉動葵花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進口葵花油的數量減少,國產庫存有限,供應少于去年。
進口數量減少是上漲主因
中國國產葵花籽以食用為主,油用數量較少。榨油用葵花籽、葵仁及葵油需要一定量進口補充供應。在這三者中,以葵花油的進口數量最多。我國進口的葵花籽油主要來自東歐國家,2023年四季度以來,由于地緣局勢影響逐漸降低,國際葵花籽油供應量增加,使得中國進口量增加,國內庫存居于高位。因消化緩慢,進口數量逐漸減少,拉動價格上行。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中國進口葵花籽油40.55萬噸,同比增加7.64萬噸,增幅23.21%;3-6月合計進口量37.76萬噸,同比減少50.68%。
葵花籽油因在食用油市場份額中占比較小,為7%左右,居于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品種之后,價格受到主要油脂走勢影響較大,趨勢多保持一致,而3月份以來,葵花油與豆油兩者價差由3元/噸逐漸拉大至1311元/噸,與豆油趨勢有所不同。受到CBOT大豆期貨價格不斷下跌、國內大豆到港成本持續下行的影響,上半年國內豆油現貨價格呈現震蕩走低趨勢,上半年中國華東地區一級豆油月均價由8505元/噸跌至8056元/噸,跌幅449元/噸或5.28%。
國外產區已到產季末期 預計三季度進口量維持低位
國際葵花籽的主要產區上市時間與中國基本一致,因此三季度屬于每年庫存量最少的階段,進口量也處于全年最低階段。由于7月份以來歐洲主產國之一的烏克蘭西部大部分地區最高溫度接近氣象觀測史最高氣溫記錄,干旱導致葵花籽含水量降低甚至出現植株死亡的情況,使得葵花油的出口報價較為堅挺;另一方面,目前CBOT大豆價格仍處于低位,限制豆油成本端上漲空間,加之夏季處于食用油需求淡季,或將限制豆油價格漲幅,進而限制葵油的采購積極性,預計三季度葵花籽油進口量將維持在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