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林)廳(委、局),各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縣: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和《關于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縣管理的通知》(農辦農[2003]42號)精神,我部于2003年底組織了對全國第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縣達標單位的年審。在無公害示范基地縣自查、有關省(區、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初審的基礎上,我部抽查了9個省的19個基地縣的情況,并組織專家對各地上報的93個基地縣的材料進行了評審。評審結果是:全部基地縣均通過年審,被評為合格單位(見附件1),其中成績突出的29個縣被評為先進單位(見附件2)。
2003年,各級主管部門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無公害生產技術進一步規范,投入品及生產過程得到有效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示范基地面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同時,無公害生產示范基地建設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生產技術規程不落實,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質量監督檢測體系不健全,市場動力不足等。
按照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總體要求,2004年各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縣,要繼續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特別是禁止或限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管理,專項治理、規范農資市場,堵住農殘的源頭。同時向農民推薦安全高效的新型農藥和化肥,及科學的使用方法。
二是認真貫徹“關口前移”的方針,依靠科技進步,突出生產過程控制。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生產管理檔案和責任可追溯制度。
三是創新產銷機制,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鼓勵建立生產、營銷合作組織,積極試行無公害農產品和農資的連鎖配送,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的優質優價。
希望各地進一步總結經驗,再接再厲,我部也將繼續加強對無公害示范基地的監督管理,進一步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縣創建活動,全面提高無公害農產品質量。
二○○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縣2003年年度合格單位
北京市:密云縣、順義區、延慶縣
天津市:薊縣、寧河縣
河北省:藁城市、永清縣、定州市、永年縣、泊頭市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壽陽縣、臨猗市
內蒙區:開魯縣、通遼市科爾沁區
遼寧省:海城市、凌源市、蓋州市
吉林省:南關區、德惠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安達市
上海市:松江區、崇明縣
江蘇省:東臺市、沛縣、射陽縣、宜興縣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臨海縣、開化縣、安吉縣
安徽省:和縣、碭山縣、東至縣、金寨縣
福建省:龍海縣、漳浦縣、平和縣、福安縣、安溪縣
江西省:永豐縣、安遠縣、修水縣、婺源縣
山東省:壽光市、聊城市東昌府區、蒼山縣、萊陽市、棲霞市、沂源縣、龍口市
河南省:中牟縣、扶溝縣、靈寶縣
湖北省:云夢縣、隕縣、姊歸縣、鶴峰縣、英山縣
湖南省:桃源縣、新寧縣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從化縣、潮安縣
廣西區:賀州市、恭城市、凌云縣
海南省:儋州市
重慶市:潼南縣、江津縣
四川省:廣漢市、彭州市、成都市龍泉驛區、金堂縣、名山縣、峨眉山市
貴州省:遵義縣、晴隆縣、湄潭縣
云南省:元謀縣、思茅縣、鳳慶縣
陜西省:旬邑縣、合陽縣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慶陽縣
寧夏區:銀川市郊縣
新疆區:烏魯木齊縣、吐魯番市
寧波市:余姚市
青島市:膠州市、萊西區
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示范基地縣2003年年度先進單位
北京市:延慶縣
河北省:定州市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壽陽縣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
吉林省:德惠市
上海市:崇明縣
江蘇省:東臺市
浙江省:臨海縣
安徽省:和縣、碭山縣、東至縣、金寨縣
福建省:安溪縣
江西省:永豐縣
山東省:壽光市、龍口市
湖北省:云夢縣、鶴峰縣
廣東省:潮安縣
廣西區:恭城市
海南省:儋州市
重慶市:潼南縣
四川省:彭州市、成都市龍泉驛區、名山縣、峨眉山市
貴州省:遵義縣
云南省:元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