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03號
牛海綿狀腦病(BSE)俗稱瘋牛病,是成年牛的一種進行性、高致死性、神經性疾病,飼喂被羊癢病污染的肉骨粉是瘋牛病的原發病因,該病能通過牛源性食品傳染給人。自1986年在英國發現第一例BSE以來,世界上已有20個國家發生了BSE。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BSE的預防和控制工作,1990年以來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止該病的傳入和發生。2000年,農業部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國際動物衛生法典》有關規定,對中國BSE狀況進行了風險分析與評估,結論是中國沒有BSE。與此同時,農業部進一步加強了BSE監測工作,嚴格按照OIE有關標準對BSE實施被動監測和主動監測,從未發現典型BSE癥狀的牛。
2001年,農業部根據OIE有關動物衛生標準,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BSE監測計劃,開展對BSE的主動監測工作。
根據全國BSE監測工作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BSE風險因子調查,重點對1990年以來所有進口牛(包括胚胎及其后代)進行全面追蹤調查,并將這類牛群作為重點牛群長期追蹤監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獸醫部門在飼養場、屠宰場采集牛腦組織達1863份,送檢樣品數量超過OIE規定的最低檢測數量要求。農業部指定由農業部動物檢疫所國家瘋牛病檢測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試驗動物中心對BSE送檢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檢測方法主要是普通病理組織染色(HE)、免疫組化(IHC)、免疫轉印(WB)、酶聯免疫(ELISA)等四種方法。經檢測,所有送檢樣品均為為BSE陰性。
2001年中國瘋牛病監測結果表明,中國尚無瘋牛病。根據OIE有關要求,中國將繼續開展BSE的主動監測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二OO二年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