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2(氰鈷素)
1、 理化性質 維生素B12是一種含鈷的化合物,又稱為鈷維素。它有多種形式,如氰鈷胺素、羥鈷胺素、硝鈷胺素、甲鈷胺素、5-脫氧腺苷鈷胺素等,統稱為V.B12。一般情況V.B12是指鈷胺素(氰鈷素)。
維生素B12是維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屬的物質。它含有三價鈷的多環系化合物,其分子結構很復雜。VB12為深紅色晶體,可溶于水,但溶解度較差。它的結晶體或水溶液均甚穩定,但在強酸、強堿溶液中極易破壞。日光、氧化劑、還原劑亦易使VB12破壞。
2、生理功能 VB12在動物體內吸收是有條件的,要有內在因子和鈣、鎂離子。內在因子是指胃及十二指腸前端粘膜細胞分泌的一種粘蛋白,其分子上具有兩個接收點。VB12首先與其中一個接受點結合,而后進入回腸,并進一步與鈣、鎂離子結合;另一個接受點則可與回腸粘膜上的微絨毛結合,使內在因子吸附與回腸粘膜表面。其后,腸道分泌的酶可使所結合的鈣、鎂離子分離,VB12因此被吸收。內在因子除可促進VB12吸收外,還可保護VB12不受消化道微生物分解破壞的作用。
VB12在動物體內參與許多物質代謝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與葉酸協同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維持造血機能的正常運轉。同時還能提高植物性蛋白質的利用率,與血液形成有關。VB12能促使葉酸轉變為活性形式(四氫葉酸),提高葉酸的利用率。膽堿生成也與VB12有關。VB12能促進動物上皮,包括胃腸上皮的正常新生,加速紅細胞的生成、發育與成熟,保護神經系統髓磷脂的正常功能等。
3、維生素B12缺乏癥 VB12缺乏主要發生在缺鈷地區,因為動物消化道內維生素沒有條件合成維生素B12。幼年反芻動物在消化道合成的數量有限,仍需從飼料中供給。犢牛缺乏癥表現為:厭食、營養不良、生長停滯、肌肉軟弱等;豬的VB12缺乏癥,主要表現為:生長緩慢、貧血、毛粗亂、皮炎及后肢運動失調、神經過敏、食欲下降等。此外,母豬缺乏VB12時,產仔數明顯下降,且仔豬成活率低,泌乳力下降;雛雞缺乏VB12時,表現羽毛不豐滿、腎臟損害、血漿蛋白降低、血中非蛋白氮及葡萄糖量升高;產蛋母雞則表現為產蛋率低、種蛋孵化率下降,胚胎在最后一周死亡,母雞肌胃炎癥、體況下降。
4、維生素B12的來源 一切植物性飼料中均無VB12。動物性飼料中或多或少含有,其中魚粉、肝臟、肉粉含量最多,且易被動物吸收。瘤胃內容物和糞便亦含有相當多的VB12,故只有集約飼養的豬、雞必須從飼料中獲得,特別是全植物性飼料時,一定要以添加劑方式補給。
已知影響家禽VB12需要量的因素有:動物年齡、吸收率及與其它維生素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