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2013年3月賴氨酸、蛋氨酸、維生素價格分析
(僅供參考)
2013年3月份國內蛋氨酸、賴氨酸價格市場弱勢難改,批量成交積極性差,購銷極其清淡;3月份業內對整個維生素市場的關注度明顯提升,部分品種價格出現反彈。本文將從國內市場價格以及畜禽養殖情況等方面著手對兩酸以及維生素的價格進行回顧,并對4月份兩酸和維生素的市場做初步探討,僅供參考。
1 賴氨酸:3月下旬大成生化提價對市場起到的提振作用不明顯
2010-2013年國產98.5%賴氨酸價格周走勢圖
3月下旬,大成生化提價旗下70%含量賴氨酸價格至7200-7300元/噸(針對不同級別客戶報價存在一定差異),提價400-500元/噸,另外,大成還對98.5%含量賴氨酸采取停報的策略,此舉使得局部地區賴氨酸的價格出現反彈;受主要廠家停報、提價等利好消息的提振,國內局部地區賴氨酸市場價格出現了0.1-0.2元/公斤的反彈,不過多數終端飼料廠對此舉反應平淡,在此大背景下,賴氨酸價格回歸理性。截止3月29日國內大部分貿易商對98.5%賴氨酸市場報價在12.0-12.3元/公斤左右,偏低報價在11.8元/公斤左右;65%賴氨酸報價在6.8-7.0元/公斤左右;70%賴氨酸報價在7.0-7.5元/公斤左右。
1.1 2月份我國賴氨酸出口總量環比略有下降。據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2月我國共出口賴氨酸與賴氨酸酯及鹽14225.11噸,環比減少7407.262噸或下降34.25%;同比增加3956.504噸或增長38.53%。2月份國內賴氨酸出口量銳減使得當前國內賴氨酸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更為嚴峻。
1.2國內部分廠家庫存壓力增大,報價下跌。2月份以來,受春節廠家的影響,國內賴氨酸市場進入一輪“休假”階段,但生產企業卻并未停工,在市場交投停滯、而節后市場需求又呈季節性下降的影響下,3月份以來國內賴氨酸廠家的庫存壓力逐步增大。為緩解庫存壓力,3月中下旬國內部分賴氨酸廠家報價呈下跌之勢。月底國內大部分廠家98.5%含量賴氨酸報價已下跌至12.0元/公斤以下,且現金成交仍存一定的議價空間。然而,在“買漲不買跌”心理的主導下,這更加令加深了終端用戶批量采購的謹慎心態。
1.3國內生豬養殖效益欠佳,局部地區虧損嚴重。3月份以來,國內生豬批發價格繼續慣性下跌,局部地區已跌破6元/斤,國內多數地區生豬批發價格集中在5.8-6.5元/斤的區間內。受此影響,國內生豬養殖效益下降至中度虧損區間內。鑒于當前國內生豬養殖效益出現大幅縮水的情況,國內養殖戶補欄心態仍較為謹慎,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后期賴氨酸市場的需求積極性,為此也加深了國內賴氨酸終端用戶采購的謹慎心理。
1.4 國外市場出現疲弱對國內賴氨酸市場影響利空。據海外市場消息稱,3月下旬歐洲賴氨酸市場還在繼續執行已有合同,一些用戶庫存可用至4月中上旬。此外,大部分市場買家仍保持觀望心態,對是否訂購遠期合同仍作進一步考慮;另外3月份北美地區賴氨酸市場承壓下行,大批量98.5%含量的賴氨酸現貨報價低于2美金/公斤,市場亦表現弱勢。這表明,當前全球賴氨酸市場在缺乏利好的大背景下,加上我國產能偏大,供應壓力增加,廠家價格競爭激烈,造成了國內、外賴氨酸市場的走弱之勢。
綜上所述,當前,國內賴氨酸市場下游需求面仍顯疲弱,難以激發終端用戶的采購積極性,這仍舊是終端用戶謹慎心理占據上風的主要原因;后期國內生豬養殖形勢以及主要賴氨酸廠家的銷售策略等因素應是業內應重點關注的焦點。
2 蛋氨酸:價格持續低迷,頹勢難改
2010-2013年國內蛋氨酸價格走勢圖
本月蛋氨酸價格大幅下挫,市場需求積極性差,大部分貿易商的出貨積極性高。截至3月30日,國內大部分貿易商對固體蛋氨酸報價在28.8-29.3元/公斤左右;液體蛋氨酸市場報價在23.5-24.0元/公斤左右;國產固體蛋氨酸(重慶紫光)的報價集中在27.5-28.2元/公斤。
2.1 2月份蛋氨酸進口總量出現下降。據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2月我國共進口蛋氨酸7618.975噸,環比減少4243.5251噸或下降35.78%;同比減少3102.64噸或減少28.94%,這是自2011年11月以來我國蛋氨酸進口量水平最低的一個月。另外今年2月我國進口蛋氨酸品牌中,安迪蘇與住友進口量下降較為明顯,同、環比分別下降58.54%、42.08%與52.85%、48.54%。單從此數據來看,蛋氨酸進口量的下降有助于緩解市場供應壓力。自去年年初以來國內蛋氨酸價格持續下跌,另外國內家禽養殖業景氣度不佳令蛋氨酸市場業內看空氣氛彌漫,終端飼企用戶批次備貨量均較為有限。
2.2. 國內蛋氨酸市場采購積極性欠佳。在國內蛋氨酸市場缺乏需求面支撐的影響下,市場成交顯清淡。據悉,3月份國內多數終端飼料企業僅以“即買即用”為主,批量采購的意愿有限。為推動市場成交、加快出貨速度,國內進口蛋氨酸代理商繼續降價銷售,然而,出于“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以及市場缺乏利好消息指引,終端飼料企業用戶成交心理仍趨于謹慎。
2.3歐洲蛋氨酸市場逐步趨弱,與國內蛋氨酸市場走勢基本類似。據海外市場消息稱,當前歐洲蛋氨酸市場對采購今年二季度蛋氨酸積極性較為有限,這主要是受當地市場的弱勢氛圍影響,從而“削弱”了市場買家的采購積極性。3月下旬歐洲市場固體蛋氨酸現貨成交價格集中在28.8-29.3元/公斤之間,與國內蛋氨酸市場價格大體持平,不僅如此,兩地市場的弱勢氛圍也十分相似,為此,市場的弱勢氛圍同樣對我國蛋氨酸市場的采購積極性也起到了負面影響。
2.4 蛋氨酸價格創5年來新低。今年以來,蛋氨酸市場繼續延續弱勢,市場需求清淡。截至3月末,國內局部地區貿易商對固體蛋氨酸報價已低至在28.5元/公斤左右。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固體蛋氨酸價格創五年來的新低。按照目前的蛋氨酸市場發展趨勢看來,蛋氨酸價格仍有進一步走弱的可能,不過從蛋氨酸的生產成本方面考慮,其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
2.5需求增速緩慢,難以對蛋氨酸市場起到有效支撐。自3月下旬以來,國內畜禽產品價格輪番下跌,畜禽養殖效益大幅回落至保本甚至虧損的境地,進而拖累禽料的消費,這不利于國內蛋氨酸類飼料添加劑的消費增長。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蛋氨酸市場仍處于供過于求的弱勢背景之中,尤其是3月份國內進入了肉、蛋商品的季節性消費淡季,使肉、蛋禽價格明顯下滑,也使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出現萎縮,這抑制了國內終端飼料企業對蛋氨酸的采購積極性。在市場成交不配合的背景下,國內蛋氨酸進口商大多調低了報價,使市場價格隨之下滑。根據目前國內蛋氨酸市場的供需格局以及缺乏消息面利好提振的情況來看,預計4月份國內蛋氨酸價格仍將有所下跌,下游終端用戶采購仍需謹慎。
3 維生素 :關注度明顯提高,終端詢價增多
3月初,國內維生素市場整體行情仍然偏弱,這主要是體現在維生素幾個用量較大的單體品種如VA、VE等交投氛圍不佳,終端飼料企業仍缺乏入市采購意愿,為此市場價格仍延續前期的疲軟態勢為主;3月上旬,新和成率先提價VE產品20%之后,“蟄伏”已久的維生素市場開始有所動作;國內VA、VB2等品種廠家均停報或提價;之后,國內維生素市場利好消息不斷,尤其是部分品種如VA、VE等主要廠家紛紛提價,使市場關注度顯著升高;3月26日,浙江新和成再度宣布提價,將旗下VE產品報價調升至120元/公斤,VA產品報價調升至130元/公斤,這是新和成3月內第二次提價,其中VE累計提價幅度近50%,VA累計提價幅度近30%。受新和成提價策略的影響,月末國內VA、VE市場報價繼續上漲,但高價之下市場成交量十分有限。
VA、VE:關注度明顯提升。本月新和成兩度大幅提價VA、VE,但不少業內人士卻并不看好后期維生素市場走勢,月末局部地區市場中間商前期貨源售罄,也不敢貿然采購高價位的維生素A、E。此外,當前國內維生素A、E市場價格仍與廠家上調之后的報價有一定差距,這表明當前市場在售的維生素貨源大部分仍是3月漲價之前所訂購的。加之,目前國內大部分大、中型飼料企業維生素庫存水平較高,這或將限制了后期國內維生素A、E市場的實際成交量。
煙酰胺:繼前期龍沙、凡特魯斯宣布提價之后,3月26、27日,吉友聯、葳尼達、兄弟制藥等主要煙酰胺供應廠家陸續宣布提價,提價幅度10%-15%不等,提價后對市場報價集中在40元/公斤附近。據市場了解,今年以來煙酰胺主要原料吡啶價格上漲30%左右,煙酰胺生產成本上升,為此主要廠家均提高了出廠報價。近期國內、外煙酰胺廠家陸續提高報價,目前國內大部分煙酰胺供應廠家報價均集中在40元/公斤附近,受此利好提振,國內市場價格也跟盤有所上漲。然而受到下游終端用戶庫存儲備充足的影響,市場上漲的氛圍并沒有顯現。
VD3:國內生產廠家較多,供應量增加,市場價格弱勢。部分廠家報價偏低,局部地區實際成交價格在65元/kg以下。
VC:3月份國內VC市場氣氛有所轉暖。市場詢盤問價者明顯增多,而部分廠家也悄然上調報價1.5-2元/公斤。而由于VC市場的長時間疲弱,此輪行情的回暖態勢難以從短期內反映出來。長期來看,VC價格或將緩慢回升。
VB2:強勢穩定。春節期間廣濟藥業停產VB2生產15天。自2月20日開始,其僅恢復孟州工廠生產線,為此對市場貨源供應呈緊張之勢。在此基礎上,廣濟藥業對市場VB2實行限量供應的銷售政策,3月份國內VB2市場強勢穩定,月末國內市場報價在138元/kg左右,價格較月初略有上漲。
氯化膽堿:價格強勢穩定。自今年1月中期,山東某氯化膽堿工廠發生爆炸致停產之后,國內膽堿市場供應格局發生變化,價格一路走強。而春節后在市場需求偏弱的影響下價格略有走弱。但從春節過后國內環氧乙烷價格強勢上漲,累計漲幅達500元/噸,且后期行情將繼續以上漲為主,為此,預計4月份氯化膽堿市場強勢不改。
由于各維生素品種間相關影響因素有所不同,因此,3月份維生素生產商先后提價,使其具體市場行情走勢有所不同。本網認為,從以往的市場經驗來看,主流生產商對市場的主導力量不可忽視,而下游需求則是行情變化的基礎,為此,后期對這兩者變化皆不可忽視。